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大学生"西瓜状元"陆书永

2013年07月09日

    “你问咱村的‘西瓜状元’?这会儿去他的创业基地,一准找得着。”7月的天,骄阳似火,记者在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大同村一路打听村支部书记陆书永的去向,有意思的是,沿路村民都用“西瓜状元”来称呼这位村里最大的干部。

    果然,在陆书永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他与几个村民在一片瓜田里正忙得不可开交。“西瓜是我们大同村人的宝贝,我希望它能真正造福村民,所以我要多用心。”天气越来越热,正是西瓜大量上市的季节,陆书永一边指挥村民采摘,一边时不时蹲下身来,把头埋在瓜田里查看秧苗的长势,顾不上跟记者多说话。

  西瓜,是陆书永大学毕业后给家乡带回的一份厚重礼物,也是他“西瓜状元”称号的源头。1999年,陆书永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恰逢家乡招聘农业技术员,他没有犹豫,返乡成为宝应县泾河镇蔬菜办的一名技术员。工作没干几年,他有了块“心病”:西瓜是泾河的传统特色农产品,可是一块地种西瓜不能超过两年,因为第二年,被称为“植物癌症”的枯萎病就会缠上瓜秧,不换田就会结出一地“歪瓜”,瓜农只好每年换地搭大棚。

  陆书永琢磨:葫芦根系发达,抗病能力强,把葫芦苗嫁接到西瓜上会如何?他一门心思搞起了试验……不久,陆书永在同一块地上第二次种下的嫁接瓜苗,又迎来了一次丰收。陆书永打破了“同一块土地不能连续两次种西瓜”的铁律,每亩西瓜还增产40%!“西瓜状元”的称呼就此传开。

  200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席卷宝应,采用陆书永技术的瓜农最多损失了十万元。那些天,陆书永不敢面对瓜农。他听说沭阳有位瓜农,抵御病虫害有一套,于是迫不及待寻上门去拜那位瓜农为师。“学艺”归来,他针对自己的嫁接技术进行了改良,培植出了耐低温、耐虫害、挂果多的瓜苗。

  2004年3月6日凌晨,一场严寒冻蔫了很多瓜农的秧苗,可是陆书永的嫁接瓜苗却奇迹般地丝毫无损。当地瓜农轰动了。

    牛刀小试,却让陆书永有了更深的心思:一个大学生种田,是吃着“皇粮”教农民,还是发挥专业特长,“种田种出样子来”,在农村的作为大呢?当他听说镇里蔬菜研究所有一块85亩的土地一直闲置时,就心动起来了。陆书永承包了这块地,挽起裤脚“下了田”,当起了专业农民。顶着家人和乡邻的不理解,跑南京、上扬州,找专家、听讲座,回来就在土地上试验。借钱、贷款、找销路,两三个月走坏了几双皮鞋。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打破传统,将科学方法贯穿选种、育苗、栽培、管理每个环节,地里产的瓜就是好,耐低温、挂果多、口感好。他创立了“金禾”西瓜品牌,这块响当当的牌子,让陆书永口气豪迈:“扬州谁没吃过我种的瓜!”

  村民们重新对陆书永刮目相看,“西瓜状元”重新被叫响。

    2009年,已远近闻名的“西瓜状元”陆书永上任大同村党支部书记。他决心发挥优势,推广西瓜种植技术。他办了几期西瓜种植培训班,亲上讲台向村民介绍西瓜种植的最新技术和销售前景。接着,他又牵头成立了利农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先吸引了10多个农户加入合作社,西瓜种植扩到了50多亩。当年合作社的瓜田每亩纯收益达到了5000元。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加入合作社的越来越多。“现在我们村在外承包土地种西瓜的已有30多人,承包土地800多亩,年纯收入有300多万元。”陆书永说到本村的西瓜事业越说越兴奋,“很多村民都叫我‘西瓜状元’,这背后其实是大家的信任和盼望。总有一天,我会把‘西瓜状元’变成大同村人共同的称呼。”(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