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脚踏实地的"木工状元"翟筛红

2013年06月25日

    不是在工程上,就是在去工程的路上,这么说现在的翟筛红一点都不为过。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如7年前一样羞涩,谈到自己的成绩,他把勤奋苦干当做最理所当然的事情。从业近30年来,他已经从一个小学徒成长为了公司的资深技师,但不变的是他脚踏实地、勤学苦干的精神。

  勤学苦练 铺就“状元”之路

  2006年9月17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普通木工登上领奖台,获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技术状元”及“全国建设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

  而此前一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他的相关消息,他就是当年的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精细木工组第一名--中建五局装饰公司木工翟筛红。

  “要做一个合格的工人,不仅要有过硬的本领,还要有理论。”在亿万观众面前亮相的翟筛红神情腼腆但有条有理,当日的成功源于多年的沉淀。

  翟筛红出身于江苏靖江农村。“憨厚质朴,做事踏实”,这是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但在进中建五局之前,他的人生之路却不那么顺畅。

  1985年,16岁的翟筛红开始跟人学做木工。“学好徒弟,饿死师傅”,也许是因为这样的说法,师傅只肯教他刨料、锯料、打眼等简单的基本功,不教他做整件的活儿。当他18岁出师,开始闯荡市场的时候就连木凳子都不会做。

  初到上海时,翟筛红半个月里都没活干。囊中羞涩的他感到了深深的无奈。好不容易接了一个简单的活儿--做碗橱,别人用5天、他要用7、8天。除去成本,赚的钱仅够吃饭,但翟筛红很满意。抱着“能练手又能养活自己就行”的思想,他开始接这些小活儿。

  在磨练中,翟筛红的技艺不断提升,但最终改变他命运的,是应聘进了中建五局装饰公司无锡分公司。不能抽烟、不能穿拖鞋、不准打赤膊……“说实话刚进公司那会儿很不习惯,但是能有更广阔的舞台学习知识,做更好地木工,这点困难怎么能不克服。”回想起当年,翟筛红仿佛仍然能感受到犯烟瘾时,呵欠连天、浑身无力的难受劲,但为了更好的锤炼自己,他硬是把烟瘾戒掉了。

  除了生活上的规矩,干活的规矩更是让翟筛红受益匪浅。“没来单位前,在外面做门,门缝3、4毫米也没人管,能用就行。单位规定的是,门缝只能在1.5至2.5毫米之间,超出范围就是不合格。不光拿不到钱,还得扣钱。”翟筛红对这些规矩从没有埋怨,“不愁没活干,还能学技术。”翟筛红从不怕苦怕累,只怕没活干、没东西学。每干一个工程,他都做一个有心人,在实践中学,从书本中学。从当年只能给人打下手,做简单的活儿,到如今成长为公司的资深技师,他凭借的是一件件产品与一项项工程。

    因为用心 所以成功:0.3分的决胜

  2006年6月,建设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正式拉开了建国至2006年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工技术比武,全国26个省市有约60万农民工参加。

  此时的翟筛红,已经先后在西藏邮电商贸楼等数十个工程中担任木工工长并表现优秀。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海选的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36人的培训班,此时他才知道,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大型比赛,高手如林、藏龙卧虎,稍微有些不自信。“但是这么难得的锻炼机会怎么能放弃。”抱着锻炼自我的想法,他开始了赛前的训练。

  训练是渐进式的。第一步,将制作乱冰纹的时间从9个半小时缩短到8小时,然后7小时,6小时40分……直到5小时20分,这是全国最快的速度。“乱冰纹是古典建筑中的窗户,0.8米乘以0.8米的面积内由不规则的三角形和五角形组成,共有168个节点,不能用钉子、粘贴剂和机器设备,全靠手工制作,用榫头和打眼进行连接。”提起复杂的工艺,翟筛红打开了话匣子。

  他至今还记得,训练时正当炎热的夏天,每天气温都在36摄氏度以上,他和伙伴们每天早上7点40分开始训练,直到中午12点下班,腰就一直那么弯着。划线、打眼、锯榫、拼装……汗水湿透衣裤,一遍遍地模糊了眼睛,下班的时候,腰都直不起来了。但翟筛红吃完饭后,就会再捧起书本。212道理论题,对初中刚毕业的翟筛红来说,难度不小。他靠着死记硬背,硬是把这些题目啃了下来。

  生活单调乏味,精神高度紧张,肉体极度疲倦……在培训班的每一天,翟筛红都是这么过的。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必胜的信念,是绝难坚持下去的。如果说翟筛红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他更用心。

  9月15日,决战的时刻,实际操作已经变为一种下意识的活动。划线、打眼、锯榫、量角……一连贯的动作迅速准确,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几个小时后,一只泛着原木色泽,光滑平整、精美严实的窗户摆在了操作台上。裁判员的眼里露出了赞许的目光。“考得怎么样?”走出考场,面对老师急切的询问,他只说了一句:“我要复习理论课。”这一夜翟筛红前后只睡了两个多小时。那几本被翻过无数遍的教材又一次在他手中轻轻翻动。转钟四点多钟的时候,他眼皮实在撑不起,一歪身,倒在床上睡着了。六点多钟,他突然从梦中醒来,抹了一把脸,抓起滑落到床边的书,又看了起来。

  第二天上午的理论考试,翟筛红做出了全部的考题。下午四点多种,所有能工巧匠在经过几个月的拼搏后,都难得地放松下来,组织方张罗着拍合影照。这时,中央电视台记者找到翟筛红:“我们想采访你。”一时间,他预感到了什么。采访完毕后,记者问他:“你知道你得了第几名吗?”翟筛红憨厚地回答:“不知道。”记者笑着加重语气地说:“祝贺你,你得了第一名。”

  事实上,他只比全国第二名多了0.3分。而这0.3分,就在于他记住了辅导老师讲的一道题。他知道,考题绝大多数会从212道题里出,但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怎么办?于是他格外用心地听辅导老师的讲课。考题中有道选择题:“木材中的水份包括结合水、自由水、吸附水。”许多人不知道,选择错误,而他答对了。高手较量,胜负有时就在这0.3分之差。

    付出就有回报 追梦祖国之建筑

  2006年9月17日的人民大会堂,张灯结彩,全国建筑业技能大赛表彰暨颁奖大会在这里举行。国家领导人与建筑行业的专家们齐聚一堂为大家颁奖,而翟筛红是获奖人之一。提起多年前的场景,翟筛红至今仍心情激动,“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我深刻体会到了‘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我坚信自己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几个月的辛苦和汗水,在那一刻变得那么有意义和有价值,他自然想到了明天。就在他们还在参加决赛的时候,就有大批企业派出“星探”前来高薪挖人,翟筛红避开了他们。“做人不能忘本,是公司培养了我,我才有今天。而且公司的环境好,舞台大,我在这里才能做出更多的成绩,一时的薪酬待遇是说明不了什么的。”

  事实证明,翟筛红的选择是正确的,多年之后的今天,他已经成长为了公司的资深技师,重大工程的总工程师,享受分公司副经理待遇,公司更是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青年木工突击队。

  对于翟筛红的同事和领导来说,翟筛红的成功带来的是惊喜而不是惊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的装饰公司总经理都云树就用“不简单”来形容他,“我当时有本建筑大师的大作《营造法原》,全国都没有几本,竖排文言的线装书,本科生都读不下去的,翟筛红这个仅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居然把它读完了,这样用心的工人怎么会不成功?”

  熟悉翟筛红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习惯,空闲的时候,不打牌,不睡懒觉,就喜欢到处转悠,哪里有什么古建筑、庙宇楼台的,哪里就有翟筛红的身影。当你找不到他的时候,去这些地方肯定可以逮他个正着。他平时就是这样用心地观察和学习,让看似平常,不被人们注意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积累。他总是比别人多一份用心。他甚至可以告诉你,在江苏无锡太湖鼋头渚的古庙里,那个雕龙的柱子有多少鳞片。

  “用力、用心、用命”,这是中建五局的同事张叙尧对翟筛红的评价,“在他身上,我懂得了‘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事学习。”

  “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这句看起来略显俗套的词语却是现在翟筛红的最真实追求,从最初只为谋一口饭吃,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小学徒到总工程师,翟筛红看似平凡的历程其实蕴藏着非凡的艰辛与努力,但他没有一天满足于自己的成绩,采访过程中一直在工程上忙碌着的翟筛红告诉记者,他的梦想单纯而简单:“我想在自己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建设出更多质量过硬、使用便利的工程项目来。看着每一位用户能够满意,看着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候。”(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洪侠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