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陈一冰:做自己的冠军

2013年02月04日

    这是他最荣耀的片段:

  2006年获得世锦赛吊环项目冠军,

  2007年世锦赛吊环项目成功卫冕,

  2008年北京奥运会勇夺吊环冠军!

  2010年再次获得世锦赛吊环金牌,

  2011年世锦赛吊环项目再次卫冕!

  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近乎完美的动作捍卫了自己的吊环荣耀。

  他就是“吊环王”--陈一冰。

  保温箱中成长的奥运冠军

  1984年的冬天,在天津某医院诞生了一个早产儿,出生的时候只有4斤多重,在保温箱里呆了一个星期,当时差点没能活下来。因为是个早产儿,所以陈一冰小时候身体一直很弱,比其他同龄的孩子看着都要小一号。就是这个孩子,谁能想到日后会成为万人瞩目的吊环王、奥运冠军呢?

  其实,这个瘦弱的孩子有着良好的运动基因。爸爸滑冰技术高超,曾获得过天津市职工业余速滑比赛第一名,恰巧儿子又是在冬天出生,“一冰”的名字由此而来。陈一冰从小体弱,父母送他去练体育,为了让他强身健体。结果,却“激活”了陈一冰体内的运动基因,并最终成为一代奥运冠军。

  “当时我有个表姐在天津市体育馆当会计,而一冰的启蒙教练赵奇就在体育馆对面上班,相互认识,所以就决定送一冰去练体操了,”陈一冰的父亲陈云峰说:“我还记得那次是1990年的3月份,刚刚过完春节,我们俩就带着一冰去赵奇家串门。赵奇说这孩子虽然小,但是非常灵活,是块练体操的料。”就这样,陈一冰接触了体操,走上了这条改变他人生的道路。

  少儿时期的陈一冰风光无限,在全国比赛中经常披金戴银,这使他在1993年顺利进入了天津体操队,由一名业余体操选手转为职业体操运动员。

  坚持!八年努力终跃出怪圈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进入天津体操队的陈一冰,基本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以专业训练为主。对一般运动员来说,这应该是训练质量和比赛成绩飞速提升的一个时期,可是陈一冰的成绩却“莫名其妙”地停滞不前。这令陈一冰十分困惑,心情也越来越糟,人生陷入了一个“怪圈”。

  1996年,12岁的陈一冰对父母说:“付出那么多都没有回报,我不想练了。”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送他去普通中学上课。由于在学习上底子不如其他同学,他虽然很用功,却总是完不成学业,因此家长免不了三番五次地被“请”到学校,搞得父母整天唉声叹气。陈一冰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也很乖,他不想看到爸妈着急,于是两个月后的一天,他郑重地对爸妈说:“我还是回去训练吧,不管怎样,我都会练下去!”

  一直到2000年,他的运动生涯都没有太大起色,“坚持得很痛苦,觉得看不到希望。”陈一冰回忆说。

  2001年,是陈一冰最后一次参加全国青少年组的比赛,吊环金牌和全能铜牌为他找回了久违的自信。同时陈一冰因为一个意外的机会进入了国家队,所谓否极泰来,打破“怪圈”的陈一冰终于揭开自己人生新的一幕。

  耐得住寂寞笑得到最后

  虽然陈一冰在天津队拔尖儿,可是进入国家队后,比他出色的运动员实在太多了,他曾经有的那些资本,在一个个世界冠军面前就不值一提了。

  “那个时候我去国家队宿舍找一冰,发现别人都出去玩了,就他一个人在那儿,挺孤单的,觉得这孩子挺可怜的。”陈一冰的父亲说,“因为国家队天津籍的队员很少,而且这孩子不善于主动和人交流,就更使他显得不合群了。”

    陈一冰说:“当时我的动力非常简单:一定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叫陈一冰,我在国家队不是没有名字的。”就为了这个简单目标,从2001~2008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在队里,他一直被称为“劳模”,一般都会比其他队友多练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我把每一次训练、每一堂课都当成世锦赛,把每一场比赛都当成训练。我要时刻准备好,机会来了,我就能成功。”

  他看到很多有天赋的运动员,觉得这些人有他一半的努力,就会成为一个新星,甚至是领军人物。可是他们待了两三年就待不住了,一拨一拨地走了。陈一冰为他们可惜:“当运动员得耐得住寂寞,别人都不行的时候,你觉得你还能行,还能行……”

  终于,2006年,已经22岁几乎接近退役年龄的陈一冰迎来人生转折点,那一年世锦赛吊环决赛,陈一冰力克荷兰和保加利亚的选手,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金牌,这是陈一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随后,大器晚成的陈一冰蝉联世锦赛吊环项目金牌,也确立了在国家队的主力地位。到了2008年,多年的努力化成奥运舞台上无懈可击的吊环动作,陈一冰终于迎来了运动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他和黄旭、李小鹏、杨威等6人一起创造了体操史上中国男子体操队的辉煌,拿下了男子体操项目8枚金牌中的7枚,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从北京到伦敦,战胜最大的对手

  “你之前一直在漆黑的胡同里走,那时能看到前面的光,带着向往,但当你终于出来了,得到了光环,再要倒回去重新走这个黑胡同,没有人向你保证前面还有没有光,也许你从此就在黑暗中迷失了。正因为我走过,知道再走一遍有多可怕。” 陈一冰这么描述北京夺冠后,放下名利和头衔重新出发的过程。

  夺冠后的陈一冰突然发现,以别人为目标超越的时候很容易,那时有着无限的动力,每天研究对手的录像和技术动作,但当他真的拿到了金牌,成了“吊环王”后,好像没有对手和目标了。这使得他在2009年的世锦赛上,仅仅位列第11名,连决赛都没进去。比赛结束后,陈一冰认识到,如果你不努力,时间不会等你,懒惰 、松懈是最可怕的对手,最难战胜的还是自己。

  放下名利和头衔之后,陈一冰又开始坚持刻苦的训练,开始的时候每天训练完,他都感觉到累和孤独,“特别郁闷,虽然有父母和朋友的关心,但是回到房间,问题还在,真正能去面对问题的只有自己。”他告诉自己要把心态放平,不要老是去比较,去衡量,否则就会失去自我。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陈一冰6.8难度系数的动作发挥稳定,落地纹丝不动。巴西选手以难度系数相同的动作完成比赛,但是落地时却有小小的趔趄。陈一冰认为金牌是自己的了,他似乎已经看到国旗升起,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伦敦碗。但是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裁判给巴西选手的评分高出陈一冰0.100,现场观众嘘声一片。领奖台上,陈一冰表现得非常大度,脸上洋溢着笑容主动去拥抱并祝贺巴西选手。

  这一刻,他“输”掉了比赛,却赢得了全世界。他的微笑,他的从容,他的大度,他所弘扬的体育精神已经令任何奖牌黯然失色。此时此刻,陈一冰战胜了最大的对手--自己,向全世界诠释了何谓“王者风范”,他--无愧于“吊环王”!

  回馈社会 百所高校论坛如火如荼

  伦敦奥运会之后,陈一冰终于迎来了难得的调整期。这段时间他除了治疗伤病,还热衷于各项公益慈善事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陈一冰百所高校论坛”进行得如火如荼。

  陈一冰说,一方面,“我特别渴望大学生活,很想和大学生交流、学习、共同成长,听听他们的理想、追求和困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我。”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公众人物,自己有义务和责任,想更多地回馈社会、回馈祖国对他的培养。他想把运动员能坚持,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优点与同学们分享,还想告诉同学们社会很现实,但不能为了不同的起点,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做自己的冠军”,这是陈一冰百所高校论坛的主题,他说:“我希望同学们不要总是想着和别人比家境,比背景,眼光总是落在别人身上,最终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不论他人如何,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你也可以是冠军!”

  28岁的陈一冰还没准备离开赛场,明年,他将继续备战全运会、世锦赛。陈一冰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我练了23年体操,体操成了我的生活习惯,融入了我的生命。我会努力每一天,直到我认为该退役的时候再退役。我可能永远都不舍得对体操说再见,人生就是奋斗,凯旋,再奋斗,再凯旋。”(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