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江润浓:坚守瑶乡育幼苗
2012年10月21日
2006希望工程园丁奖、广东省“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杰出人物、2006年感动惠州年度人物、全国模范教师……江润浓是龙门瑶乡蓝田中心小学一名普通教师,但一叠厚厚的荣誉证书构成了她不寻常的人生。
一方瑶乡,三尺教台。在江润浓任教的17年里,尽管经济条件非常拮据,她还是帮助28名特困生解决入学困难。面对无数双渴望的眼睛,江润浓多次谢绝调动工作的机会,选择坚守,用知识的烛光照亮偏僻的瑶乡。
日前,广东省公布了69名出席中共十八大的代表名单,江润浓成为全省唯一来自基层教育线的教师代表。
助贫困生重返校园
1995年夏天,毕业于博罗师范学校的江润浓,在分配意向书上填了4个字:服从分配。一个月后,她被分配到瑶乡蓝田中心小学教语文。
那个时候,龙门县师资缺乏,中专学历想找一个好一点的学校任职并不难,江润浓的许多同学都选择了县城的小学,也留在了县城,唯独19岁的江润浓选择翻山越岭来到蓝田瑶族乡中心小学。一转眼,就是17个年头。
教书期间,江润浓通过家访,了解到班上3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准备辍学,她就托学生传话,让那三个孩子先回学校上学,学费的问题她来想办法。“她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先给他们垫上。当时她的工资405元,每个月还要拿200元给家庭还债。这三个学生的学费,就花掉了她两个月的工资。”蓝田中心小学老教师杨胡清说,江润浓在经济条件非常拮据的情况下先后帮助28名特困生解决入学困难,一直到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时,这样的情况才没再出现。
十多年来,江润浓的同学有的改行,有的调进城市,而她却在艰苦的条件下,多次谢绝了调动工作的机会,仍然坚守在边远的瑶乡任教。
关注乡村学生安全
据了解,在龙门县基层党组织进行民主推荐时,全县共721个基层党组织有80%以上的单位党组织没有推荐自己党组织的党员,而是写上了江润浓的名字。在推荐提名过程中,大学生村官杨成业说:“江润浓用情、用爱、用心对待每一名学生,是学生的好老师、老师的好榜样、村官的好楷模,我支持她。”老教师党员谭巨波说:“江润浓爱职业如爱自己的生命,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子女,这种精神我们要学习,我们一致推荐她。”
“当选十八大代表,心情蛮激动的,同时也感到压力与责任。”江润浓说,自己能当选代表,反映了各级党委对教育的重视和厚爱,也是对基层老师的一种信任和关怀。
谈到提案目前完成进度,江润浓谦虚地表示,她对代表这一块的知识比较缺乏,如何当好一名代表、怎样去履职,还要加强学习。据了解,她的提案内容将以加强山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为主,其中会着重提及乡村学生安全,尤其是假期安全。她先后到市、县两级教育部门了解相关情况。“调查期间,我发现夏季溺水事故频发是危及当前乡村学生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而乡村缺少正规游泳池是其诱因之一,我希望各级政府部门能重视这一点,增加投入在乡村建起更多青少年活动场所,从源头规避意外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完成提案,江润浓除了加强与同行交流,还对全班的24个学生进行了全面家访。“老师需要什么,学生需要什么,农村的教育需要什么,这就要广泛听取教师、家长的意见,然后把意见汇总,形成提案的一部分内容。一方面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是了解家长对教育的期待,以及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哪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这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帮助。”江润浓说。
“孩子辍学我很心酸” 对话江润浓
南方日报:您从小的理想就是当老师吗?
江润浓:其实不是,我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当初选择读师范,其实更多是因为家里穷,读师范免学费,还有伙食补助。
南方日报:这17年,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江润浓:读书3年,我的想法变了,意识到可以把知识传授给他人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最初的梦想,就寄托在我教的这些孩子身上吧!
南方日报:您无偿资助过28名特困生上学,可那时您也没有什么钱。
江润浓:我还行。那时候我每月工资405块,在同事中间算比较高了。我的开销也不大,花不了多少钱。但是那些孩子如果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了,就太令人难过了。我也是穷人家出来的,知道因为没钱而无法读书的那份心酸和痛苦。要知道我一个月工资够一个孩子读一个学期的书呢!
南方日报:当上党的十八大代表,什么感觉?
江润浓:很感动,感谢大家对我如此信任,这对我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同时也感觉责任更大。
南方日报:去北京,最想说的是什么?
江润浓:完善乡村公共配套设施。做好了这个,才能留住人才,比如优秀的老师,这样乡里的孩子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