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挑工(图)
2011年08月01日
这是一群毫不起眼的人,他们像蚂蚁一样辛勤地忙碌着,用一根扁担挑起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全部憧憬。没活干的时候,他们守候在都市中心地段,一字排开的场面蔚为壮观;收工时,几十号人踩着自行车或摩托车,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风刮过城市的街道,瞬间消失在各个角落里……
在广西梧州市区盛业大厦对开空地,常聚集着一群等待雇主的挑工,他们有男有女,年龄多介于三四十岁之间。在他们的旁边停着一排破旧的自行车或摩托车,车后座上绑着扁担、竹箕等工具。这是一群什么人,他们的双肩能否挑得起生活重担?
谋生不易:
大部分时间在等活干
“要挑东西吗?”一看见有人走近,这帮挑工抢着上前询问。在得知记者身份后,健谈的黎民恩说开了,他说自己是湖南江华县涛圩镇人,在这里的挑工绝大部分也都是和自己来自同一镇的老乡,大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过来的。在这群挑工中,今年35岁的黎民恩先后到过福建、广东等地谋生,乡亲都说他“见过世面”。黎民恩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家乡就有人来到梧州,靠挑挑扛扛为生。就这样,你带我,我带他,这个队伍越来越大。目前,在梧州做苦力活的江华乡亲将近1000人,其中大部分分布于市区各处的水泥店里当装卸工,而专门在盛业大厦一带等活干的挑工有100多人。
一位姓钟的挑工告诉记者,他们能干的活儿非常多,包括挑沙、挑石、挑砖、搬运家具等。钟师傅今年已经40多岁,头发凌乱的他满脸黝黑黝黑的,一件陈旧的外衣上残留着星星点点的污迹,脚上那双解放鞋上还沾着不少的石灰。钟师傅和妻子有两个念高中的孩子,家庭开支非常大,而夫妻双双外出靠干苦力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这工作辛苦得很,但孩子学习成绩不错,老师还说他们有希望考上大学,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再苦再累也愿意继续供他们学下去。”钟师傅说。
挑工的工作不稳定,有时一天能接到五六次活儿挣个一两百块钱,有时则一整天都无人问津。没活干的时候,男挑工喜欢把蛇皮袋往地上一铺,打打牌,下下棋;女挑工则聚在一起,织织毛衣,聊聊自家的孩子,不时还能听到阵阵笑声在她们中间响起。
永不言累:
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
由于常年劳作,粗糙的双手、黝黑的皮肤以及布满老茧的肩膀已经成为这群都市挑工的标志性识别符号,但他们对家庭、对生活的勇于担当让人为之感动。
每天,住在龙山里一简陋出租屋的黄源新就早早地出了门,带着工具,骑着那辆跟随了他多年的破旧自行车到盛业大厦广场附近等活儿干。尽管是卖力地干活,但和其他江华乡亲一样,黄源新收入却相当有限。他告诉记者,挑工这份工作要看天吃饭,一遇到刮风下雨就得“吃老本”。即使有活干时,一天也只能赚个五六十元钱,一个月下来也就1000多元,扣去房租、水电和伙食费,所剩无几。
尽管今年才35岁,但黄源新来梧州当挑工已经有11年了。在工友的眼里,黄源新是一个很拼的人。他自己解释说那完全是为了给家人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因为家里妻子和8岁的儿子以及年迈的父母都要靠他这份工作来糊口。也正是这份急迫的心境,让黄源新的挑工生涯中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有一段时间,家里经济窘迫,为了多赚点钱寄回家,黄源新豁出去了,到了一个建筑工地没日没夜地挑水泥。一包水泥50公斤重,别人分成两袋挑,或者两人一起抬一包,但黄源新一人就挑了两包。“上楼梯的时候,我的肩膀被扁担压得又辣又痛,加上楼梯又狭窄,我好几次差点摔了下来。晚上回去的时候,涂了很多药酒,整整一个星期都是腰酸背痛。”黄源新心有余悸。
“我的儿子很可爱,老师也说他很聪明。”一说起他那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黄源新脸上写满了自豪。对于这些挑工而言,对家庭对父母对孩子的那道亲情之光,照亮了他们独在异乡的寂寞天空。(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