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捆折不断的“筷子”
岑可法说:“一根筷子,再坚硬也会被折断;一捆筷子,想折断就难了。”
他的科研成果引人注目,而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带出的一捆折不断的“筷子”——科研团队。30多年来,岑可法培养出5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3位提名奖获得者以及20多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他周围,堪称群英荟萃。
只要年轻人有能力,岑可法就一直压担子、出课题,把出国出名的机会让给你,千方百计“逼”你成才,一路上不知打破了多少“惯例”。
20世纪80年代初,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教授来说都是稀罕事,而岑可法却跑到北京为博士生倪明江争取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煤浆会议:“倪明江有能力参加,资历不能等同于能力。”如今倪明江已是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首位博士学位获得者,浙大可持续能源研究院院长。
按照当时惯例,不到60岁成不了教授。岑可法却力主打破年龄限制,纯以业务能力来考察评定资格。热能所的许多教师在35岁之前就晋升为教授,如此年轻的教授团队,在大学校园并不多见。
“岑老师帮我较早地获得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得以做到以前没有资历去做的事情,可以更自由地开展研究。”倪明江说,“有一些学科,常是‘领头雁’一枝独秀,老先生一旦离开,学科发展后继无人,热能所的人才队伍却有梯度,保证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学者”樊建人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岑院士很少成为第一获奖人,其实获奖项目他都参与,而且在不少项目中是负责人,可他总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后面,为的是让更多年轻人走上学术舞台。
“只有心底无私、甘为人梯的学术带头人,才可能成就一个团结的学术团队。”倪明江说。
眼见接班人一茬又一茬地起来了,欣喜使这位76岁的老人活力倍增,校园里常见他健步如飞,讨论课题从中午到凌晨也不见疲态。(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