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袁虎:让青春与梦想在田野上飞扬
2013年11月11日

  他身上有很多让人惊讶的对比和反差:

  他是国务院表彰的“全国种粮售粮大户”,是湖南团省委授予“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创业促进会授予“2012年度中国创业明星”、团中央、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2年被湖南省纳入2013年“全国劳模”管理,享受国务院津贴,2013荣获“中国五四青年奖章”,是共青团湖南省第十四次代表,是被新华社、农民日报、湖南日报、湖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的农业科技能人,荣誉满身。可他,仅仅是个高中毕业生。

  他是隆平高科新康种粮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长沙龙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承包流转耕地2100余亩,年产粮2000吨左右。拥有2条60吨精米生产线,每年加工稻谷9000余吨,生产成品粮5000吨,2012年实现年产值1800万元,纯利润100多万元。可5年前的他,只是广东佛山一个普通的打工仔。

  几个小时前,他可能还穿着旧夹克驾着插秧机在大田里劳作,几个小时后,他可能又穿上精致的蓝色斜格子衬衫、笔挺的黑色西装,与来访者从容自信地谈起人生经历、事业发展、未来规划,分明已具一个青年企业家的神韵。

  他就是袁虎--他的身上有一股敢闯敢拼、一往无前的虎虎生气,大家称呼他“虎哥”;其实他生于1985年,属牛。他的理想是像牛一样,做一名耕耘广袤土地的新农民。

  根在农村,梦想就在家乡

  对袁虎而言,他的人生轨迹在高中毕业三年后,也就是他在广东一个物流企业打工三年之后,出现了一次关键的转折--他要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一个回乡创业者。探究袁虎这一在不少外人看来很突兀的转折,其内在的原因就是他对家乡、对农村的感情。

  那是2007年8月的一天,袁虎突然从佛山打电话给望城新康老家的父亲,说自己不想打工了,要回家搞农业。朴实的父亲从没想过已经在外闯荡几年而且干得不错的儿子居然要回来,在电话那头当场就急了,“虎子啊,你才22岁,年纪这么轻回来当农民,算什么出息!”袁虎跟父亲解释:他听说老家这几年粮食不好卖,外来的商贩来收购谷子又要卡价又要少秤,乡亲们很吃亏。自己在外面看中了一套大米加工设备,也熟悉大米销售渠道,所以想回家开大米加工厂,既能从外地商贩中抢回利益,又有利于乡邻。他说:“人要立志,我志在回家创业。我要子承父业,当好农二代。但我不做传统农民,要做用科技武装的新型农民。”

  就这样,袁虎毅然回到老家,说动全家投资20万元买了一条大米生产线,开办了新康第一家大米加工厂,靠自己家人操作机器、管理厂房、外出跑销售,凭实惠的收购价竟然颇受周边农民的欢迎。

  后来,每当谈起这次选择,袁虎总是特别的自豪,他说自己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自己根在农村,回家乡干事业才能获得最大的认可和满足。工作之余,袁虎喜欢忙里偷闲“摇一摇微信”,随机找人聊天,结果别人一听他20多岁在家当农民,立马就关闭对讲了,似乎跟农民打交道都会让时尚青年掉价。袁虎说到这里,脸上有一股不服气的神情:“如果都不当农民,谁来养活大家?我就要做农二代,我就要干出农民的尊严来。”

  事业是闯出来的

  “袁虎敢闯善闯!他的事业不是从开始就全规划好的,是靠着虎劲儿一步步闯出来的!”这是新康乡政府分管农业负责人对袁虎的评价。

  2008年年初的一天,该负责人办公室的门被一个瘦高的青年敲开了。进来的正是袁虎,他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自己去年回乡创业开了家大米厂,虽然靠诚信收购颇受村民欢迎,效益却不理想,想请领导去看看,帮忙出出点子。姚帅军被他的大胆和诚恳打动,带着乡上的几位干部去了解情况,帮袁虎找到了问题:只有一条生产线,效率不高,产品单一,收益自然有限。解决办法是先要把米厂做大,做大才能做强。于是袁虎多方筹资,投入110万元新增一套日产50吨的大米生产线和一套日产60吨的精米生产线,湘江大米厂就这样开始成长壮大。 

    大米厂开始是贴牌生产,要用别人的商标,米价还要受制于人。袁虎不甘心了,他找人咨询注册商标所需的条件和资料,用了三个多月辛苦酝酿和准备,终于在2009年12月注册了自己的商标“金穗香”。在这个商标下,湘江大米厂陆续推出了皇尊御贡、银丝香米、富硒米、新康香米等各有特色的大米品牌,特别是新康香米在2011年获得中国中部国际博览会金奖。现在,长沙不少大型超市和宾馆都跟袁虎签订了专门的购销合同。

  大米的销量做起来之后,稻谷的供应和品质的保证又成为问题,袁虎就决定向外收购稻谷要定点搞标准化生产,同时要流转土地自己大规模种植优质稻。2010年12月,通过与村组干部和农户的反复协商,以每年每亩600元的租金签订了1134亩的转包土地合同。在2011年4月成立隆平高科新康种粮专业合作社, 2012年达到1500亩,2013年达到2600亩。这些土地全部种上了优质稻,保证了稻谷的稳定供应,实现了大米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为了种好1000多亩土地,袁虎通过学习钻研,探索出一套自己的田间管理方式。他对田块进行分片,雇佣村民进行生产,根据不同的生产环节和劳动强度,细化劳动报酬标准和奖励标准。例如在机收环节,袁虎提供收割机,请人操作,操作手每天每台需完成机收任务25亩,保底工资200元每天,超收每亩奖励19元。袁虎自己和家庭成员也同样下地劳动,有时还要连续数晚忙通宵。周围邻舍都说,“虎哥能指挥上百人做工,自己还那么舍得干,这才是种田的!”如今袁虎承包的土地早晚稻产量均在450公斤/亩以上。

  袁虎心中的大事

  “我搞农村土地流转,越搞越有信心,这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袁虎讲,看到报纸上说我国每年从越南等国进口几十万吨的大米,心里就不舒服。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头等大事,依靠外国,我们的食品安全怎么保障?可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又太低,农村的年轻人大多不会种田也不愿种田,大片的田地只能变相抛荒。所以只有搞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才能获得效益,才能解放农村的劳动力,才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这是利己利人利国的好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要提升粮食生产效益,不靠科学还能靠什么?农业的根本出路是靠科技!”

  针对部分低洼、高岸田、肥力不均衡的田,袁虎与区农业局土肥站、植保站、粮油站联系,取土检测,测土配方,施用隆平配肥厂的水稻专用复合肥,让优质稻吃上“营养套餐”。他在望城地区率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耕种收环节机械化作业等先进技术。他改革传统的通过燃烧稻草肥田的方法,在收割机上加装了“碎草机”,在收割的同时用碎草机把稻草粉碎,之后再用拖拉机翻地,既避免了燃烧带来的污染,又实现了肥田松土。

  “食以安为先,目前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社会焦点,我们种粮大户也必须尽上责任,生产让人放心的粮食,否则赚了钱那也是昧良心的钱。”

  每次收到虫情预报,袁虎就用短信大量转发,提醒乡邻一定要及时下田喷洒农药。他说,如果不能在病虫繁殖爆发前将之消灭,那后期需要的农药会大大增加,很容易造成农药超标。而在购买农药时,袁虎也只买“低毒无残留”的,“每亩田多百来块成本不要紧,能产出健康的、让人放心的粮食才紧要!”

  “我是农民,农民都是我的兄弟”

  2011年4月,袁虎联合周边153位农户,成立了新康种粮专业合作社,社内土地共计8000余亩。袁虎免费为合作社提供活动场所,免费为给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免费发放生产技术资料10000多册。为了更好的持续有序的发展,他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的经营模式,现已成立长沙龙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社做到了“五个统一”:一是统一种优质稻,提高种粮利润;二是统一机耕机收,降低种田成本;三是统一病虫防治,增加产量;四是统一收贮,优价出售;五是统一加工销售,提高附加值,并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入社农户平均亩产增加100多斤,生产成本降低了150多元,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的双赢,在农忙季节解决了当地120多人的就业问题,每年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800万元以上。

  有些人不理解:搞合作社,对袁虎扩大自己的土地流转、增加自己收入并无多少益处,为什么他却这样积极?袁虎笑着说,光有我一个种粮大户不行,我先富要带后富,只有带出一批种粮大户来,才能让乡亲们都富起来。我是农民,农民都是我的兄弟!

  袁虎的邻居曾正福家里有11亩自耕田,他没有把土地转包出去,也没有加入合作社,而是选择自己耕种。他的种子、肥料、农药全是从袁虎的那里按进价购买。到育秧的时候,又请袁虎用育秧机帮他催芽,谷子收上来再请袁虎用烘干机替他烘干--这些都是免费的,袁虎连电费都不收。“虎哥对谁都实在,做人做事冒空话讲,我们没入社的农户也对他服气!”

  六合围村的李创是袁虎的同学,他的父母死得早,从学校毕业后,他不愿意作田,也没出去打工,就在村里闲了好几年。袁虎怕他学坏,就上他家跟他讲“家里困难那是没办法,但如果自己还不争气,就会被人看不起”。袁虎要他跟着学种田,免费为他提供种子,借他拖拉机,抛秧、施肥、打药、收割的时候,也自己去给他指导。现在李创已种了20多亩地,年收入有2万多。他特别感慨地说:“没有虎哥就没有我的今天,虎哥把我当自家人,他就是我的亲大哥!” 

  曾有人问袁虎,当年你立志要当农二代,所以从广东的城市里回到农村,现在真的当农民这么些年了,有什么感受,觉得当农民快乐吗?袁虎说,看着谷子发芽长秧,抽出绿油油的苗,结出金灿灿的谷,最后打出来白花花的米,感受其中的生长变化是多有“韵味”的事啊!我计划2013年前期投资1000万建成年产10000吨的大型米业公司,继续扩大土地流转,在5年内我计划土地流转增加到8000亩,带动周边20000亩的水稻生产,为农民增产、增收,打造我们望城的隆平粮仓,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贡献。

  85后的袁虎正是青春年少,他“农二代”的事业也是刚刚起步,今后的路还有很长很长--这正像如今他田里那些稻苗,虽然还有些青嫩,但满是希望,满是梦想,正在成长,正在那片广袤的田野上茁壮成长!(来源:中青网 记者:孙银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