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记者:三年来,您十次来到中国寻访向东纵的老战士表达谢意。在此过程中,一定有令你非常难忘的时刻。
戴维:是的。2008年,我在香港见到了当时第一个发现我父亲遇险、并伸出援手的李石。在我父亲的日记里,他被称为“小男孩”。在我和哥哥小时候,母亲就经常以这个“小男孩”为榜样来教育我们: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不要吝惜。1944年我的父亲如果不是获得了李石等人的帮助,可能就牺牲了,也就没有今天的我。我父亲生前经常告诉我:“为了和平而工作,远离战争,永远不要与中国人民为敌。”
记者:在重走父亲当年脱险之路时,您有什么体会?
戴维:我父亲生前绘制了一幅当年被营救路线的地图。这三年来,在香港、深圳、桂林等地,我和一些热心的东纵后人基本上找到具体的地方。我父亲日记里写当时他是连夜在深山里转移,现在那里依然布满岩石。我带上我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一起来体验,我想让她们也了解当年我父亲所经历的艰辛,同时也能心怀感恩。
记者:现在通过媒体、见面会等活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了解到你父亲与东纵战士之间感人的故事“克尔的故事”在美国是否同样家喻户晓?
戴维:我父亲从中国返回美国以后,对战友们讲述过中国战士和人民如何救助他的经历。他去世后,我迄今还没有机会向美国的新闻媒体讲述我父亲的故事,以及我寻找的故事。不过,我父亲留给我们他的日记,大概有80页,讲述了从他被击落一直到安全回到桂林的过程。我们计划以中英文公开出版这些日记,应该让更多人知道中美人民在“二战”中这段传奇的故事。
记者:我想,是不是因为“东纵情结”,才让你不断寻找、感恩。
戴维:是的。一开始我在寻找的时候,我根本没想到这样。现在每次见到这么多的老战士以及他们后人,我非常感动。应该早一点这个行动,就会更好了。
■ 史海钩沉
拯救大兵克尔
1944年2月11日,时年30岁的唐纳德・克尔中尉率领美国抗日飞虎队20架战斗机从桂林腾飞,护卫12架轰炸机袭击香港日军启德机场。在机场上空,与敌机发生空战。激战中,飞虎队击落3架敌机,但克尔的战机不幸遭侧击,被打中汽油箱后起火,负伤的克尔弃机跳伞,降落在香港观音山的半山腰。当时年仅14岁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交通员李石,送信途经此地,目睹克尔遇险,果断上前营救。后在港九大队民运员李兆华等人的帮助下,克尔被转移到离日军据点较远的北围村后山安顿。
在克尔遇险的第七天,邓贤等多名港九大队战士几经转折,将克尔从日军包围圈的缝隙中转移走,送达港九大队大队部。2月底,克尔被护送到驻扎在深圳坪山的东江纵队司令部,受到司令员曾生等的热情礼遇。养好伤后,辗转送回桂林空军基地。安全回到美国后,同年3月8日,克尔自绘5幅漫画,描述了自己在港九蒙难脱险的经过,写下了致东江纵队的感谢信,后一并刊登于东江纵队《前进报》上。一年后,东江纵队司令部又收到克尔从大洋彼岸寄来的美国杂志,上面也刊登有克尔自绘的5幅漫画以及上述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1984年4月,美国前总统里根来华访问,在上海复旦大学演讲时也提及此事:“我们和你们并肩抗战……有些飞行员在中国上空机毁人伤,……你们(游击队和老百姓)把他们藏起来,照料他们,包扎伤口,你们救了他们很多人的命……”
据不完全统计,1944年东江纵队共营救包括克尔在内8名飞虎队飞行员。
克尔自绘5幅漫画,描述了自己在港九蒙难脱险的经过。
(采写:南方都市报记者记者 许黎娜 实习生 任咪娜)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