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700年历史的木建筑——独柏寺

2013年06月18日

    位于潼南县东20公里的上和镇后沟村四社的独柏小学内,有一个至今约有700年历史的木建筑——独柏寺。最近,它以“古建筑”的身份“晋身”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建筑有什么样的传奇和特点?日前,记者走近了这座独特的寺庙——

    独柏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经唐、宋、元各代维修改建,现保存有正殿与后殿。相传,这座寺庙的得名和一尊雕像相关。这尊雕像是用一整根柏木雕刻而成,当地人因此把它叫做独柏寺。

    独柏寺正殿为曹殿九脊殿厦两头造木构建筑。现为小青瓦屋面,面宽三间,通面宽10.2米。进深三间,9.7米,建筑面积106.23平方米。后殿为观音殿,清代建筑,单檐悬山抬梁、穿斗组合式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通面阔19.2米,深5间,通进深13.80米,建筑面积278.32平方米。

    正殿建筑风格浑厚,屋面平缓,檐出深远,造型古朴,用材粗壮厚重。作为重庆最古老的古建筑,独柏寺正殿保留着许多中国早期古代建筑的特征。

  侧脚:内八字站得稳 防震减震

  “咦,这柱子怎么有点倾斜呢?”当记者抱着墙壁木柱向上观望,发现这些长得笔直的木柱并不是直直地向上,而是向殿内微微倾斜,像是不显眼的内八字。

  “这是古建筑的一个大特点。”潼南县文管所副所长徐林介绍,它的学名叫做侧脚,作用是防震减震。当有外力作用于建筑物时,可以减少一部分外力冲击,下面间距大,上面间距小,四周柱子都不是垂直的,而是向内微微倾向,这使得建筑物的构架更加稳定。

  全木:没用一颗铁钉 卯隼结构

  正殿12根古柏木撑起了主体。在殿内,也同样有4根粗壮的柏木。这16根柏木,最粗的直径40厘米,细的也有35厘米。

  整个正殿全部为木质结构、小青瓦屋面,通宽10.2米,进深3间、9.7米。包括屋前的石阶沿在内,一共130平方米。徐林介绍,正殿(柱与枋)相互咬合在一起,没有用一颗铁钉子,是古代建筑常用的卯隼结构。

  殿内地面为石板,殿内柱头、横梁上依稀能看到彩绘图案。

  梭柱:中下段一样大 柱尾收小

  16根粗壮的木柱,顶起了这栋重庆最古老的建筑。仔细看,柱子的中、下二段平直一样,它们身材均称,越向柱尾越是收小,和我们常见的不一样。

  “这叫做梭柱。”徐林介绍,柱身依高度等分为三,上段有收杀,中、下二段平直。元代以前的建筑大多用这种做法,这也是中国早期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柱础:石头倒扣垫底 防木腐烂

  殿内的4根柱子,和殿外的12根木柱一起,支撑起了独柏寺正殿。

  和殿外的柱子不一样的是,殿内木柱并不是直接放到地上。在木柱和地面之间,还有一块像是盆子状的石头,倒扣在地上,石头上还有一块圆形黑色垫木。

  徐林说,盆状石头叫做柱础,因为形状长得像盆子,他把它们叫做覆盆柱础。柱础是古代建筑构建的一种,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但是木架结构的房屋,柱柱都有柱础。作用是防止木柱潮湿腐烂,又能加强柱基的承压力。(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