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现代岭南第一寺:广西梧州四恩寺

2014年07月10日

    在雾霭缭绕的广西梧州市白云山山腰,坐落着一座雄伟壮观的寺院,这就是被人称为岭南现代第一大寺的四恩寺。

    说到四恩寺,不能不说说梧州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早在1800年前就“与佛结缘”的故事。汉代,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梧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自然也成了佛教进入中国的便道之一。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当年从印度到中国传教,就是乘船沿西江到梧州后,从桂江北上经灵渠进入中原地带的。于是,梧州很早就有了佛寺,并由此孕育出一批佛教名人。

  梧州当时为苍梧郡广信县,是当时一个经济文化重镇。在佛教名人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牟子。牟子,名融,字子博,乃东汉末年佛学家。他潜心研究佛学经典,55岁时写下中国第一部佛教专著《理惑论》,用问答的形式解开世人对佛教的迷惑,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佛教思想本土化作出了贡献。牟子还是“佛”译名的首创者。佛教传入中国之时,被称为“浮屠教”,而牟子结合儒家、道家教义,将“浮屠”译为“佛”,此译名一直沿用至今。

  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受风暴所阻,率众弟子从海南返回扬州。当年六月廿七日,鉴真一行14人(其中荣睿和普照乃两名日本来唐留学僧)到达梧州,驻锡光孝寺,宣讲佛法,为官民受戒,还传播医学知识。滕州(今梧州藤县)通善寺的比丘尼(尼姑的尊称)智首等三人闻讯到光孝寺学法,鉴真对智首等人大加赞赏,授意她们跟随第六次东渡日本。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成功抵达日本萨摩,智首作为鉴真弘法的得力助手,挑起了在日本化导女信徒、弘开律学的重任。

    宋代,梧州的佛教因出了一个学问僧契嵩而闻名于世。契嵩字仲舆,时人称他“诗如老杜”,“千年犹可照吴邦”,著有《镡津文集》存世。宋神宗任他为僧录司僧正(国家佛教协会会长),宋仁宗赐号“明教大师”。契嵩在著名的杭州灵隐寺当住持,也在灵隐寺内圆寂。

    四恩寺的前身是建于1939年春、位于梧州市钱鉴路的紫竹林寺,上世纪九十年代因梧州市修建东环路而需要搬迁。当时,已经年逾九旬的禅院主持清凉法师,为重建寺院选址跋山涉水。一天晚上,劳累多日的法师在习习凉风中渐渐入睡。恍惚中,他来到梧州白云山,只见周围群山环绕,苍松翠柏,一丛茂盛的紫竹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乎在欢迎法师的到来。法师心中一喜,睁开了眼睛,才发觉是南柯一梦。

  第二天,他从梧州市区的石鼓冲盘旋攀登白云山。梧州白云山遥连五岭,总纳三江,蜿蜒盘桓,气势磅礴。尤其是在雨后初晴之际,素洁云雾在山中缭绕飘忽。此景被称为“云岭晴岚”,乃梧州旧八景之首。清凉法师在爬过惊险陡峭的岩石后,半山腰豁然开朗,一片竹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折射出紫色的光芒,这就是梦中的紫竹啊!清凉法师知道,他要找的地方找到了。细细一看,这里果然是建造寺院的理想位置:背靠白云山主峰,俯瞰西江流水,在此建寺,真乃桃源洞天也。

    清凉法师在为紫竹林禅院选定新址之时,给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去信,提出禅院更名为“四恩寺”,得到了赵老的认可。“四恩”取自佛教中的两句话“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含报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和三宝(佛、法、僧)恩之意。赵老还抱病写下寺名“四恩禅寺”,并为大雄宝殿、天王殿、韦驮殿等殿堂留下墨宝。希望梧州佛教界爱国爱教,把四恩寺建成一座十方丛林,培养佛教接班人。

    清凉法师于2000年4月圆寂。同年12月,成清法师应广西佛教协会的邀请和举荐,到梧州主持四恩寺的建设工作。经多方努力,四恩寺于佛历2545年(公元2001年)八月初六奠基兴建,总投资约7000万元。规模宏大的大雄宝殿于2005年落成,东厢房、西厢房、钟楼、鼓楼、牌坊、山门、天王殿、法堂等陆续建成。2006年9月27日举行了盛大的佛像开光仪式,成为目前广西唯一的佛教受戒道场。

    梧州四恩寺占地65.7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整个寺院格局为仿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拾级而上呈现七个平台,寓含“胜造七级浮屠”之意。

  从梧州石鼓冲进入四恩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恩寺的牌坊,上书“四恩禅寺”四个大字。牌坊宽19.4米、高13.9米,所用材料均是大理石,采用泉州石雕工艺,没有钢筋混凝土。

  进了牌坊后,是一个大广场,然后就是进寺的台阶。上了台阶,就是天王殿和韦驮殿。之后,就上到大雄宝殿广场。

    大雄宝殿广场前面左右分别是钟楼和鼓楼,各占地50平方米,均为明清风格的两层建筑。钟楼的铜钟为浙江温州制造,正看像一朵倒扣的莲花,钟壁厚约10厘米,重6.6吨,高3.6米,轻轻一敲,声音悦耳,回声长达两三分钟。大钟表面刻有《金刚经》,意思就是要弘扬佛法,让佛经传诸久远。击钟之时字字皆声,仿佛是在诵读经文,功德无量。鼓楼的红色大鼓是水牛皮制成,直径两米,高一米多,鼓架则是4个木雕的狮子。钟楼和鼓楼壁画分别画的是西游记和八仙过海的故事,颇有点佛家、道家皆一家的意味。

    在大雄宝殿3000多米的广场上,还矗立着一个四角雕刻着龙的七层宝鼎,又称“浮屠塔”,也寓含着“胜造七级浮屠”之意,专供游人或香客礼佛用。在宝鼎的两旁是两具香炉,每具香炉重1.5吨,香炉的脚是龙柱,四个角也雕刻着四条龙。

    大雄宝殿广场两侧还有东西厢房,占地面积12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90平方米,设祖师堂、功德堂、运水堂、斋堂、客堂、僧房等。

  四恩寺的主建筑大雄宝殿,占地1245平方米,高25.6米,殿内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进行法事活动,其规模之大堪称华南之最。宝殿屋檐下悬挂着赵朴初亲笔题写的“大雄宝殿”墨宝牌匾,屋脊刻字为“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中门有石雕九龙壁、石雕麒麟和两条石刻龙柱,雕工十分精巧。殿中供奉着三尊檀香木涂金佛像:正中是结跏跌坐、表情安祥的佛祖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像高9.5米,其中佛像法身高6.6米,比杭州著名的灵隐寺还要大(灵隐寺占地1030平方米,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法身高5.3米)。佛祖左手横置左足上,作“定印”,表示禅定;右手向上曲指作环形,作“说法印”,表现佛祖在法会上说法开讲时的瞬间。佛祖坐在莲花上;左边年长抱拳的一位是迦叶尊者,右边年轻合掌的一位是阿难尊者。宝殿两侧分列十八罗汉,后殿则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大雄宝殿采用古建筑艺术构建藻井。古建筑为木结构,屋内顶棚常装饰成井字凹进去,并绘上水草,象征水井压火。而且,藻并利用风学原理,在顶部形成旋涡,有吸纳排去殿内烟雾的奇妙效果。四恩寺是除北京天坛和广东灵光寺外的第三座配有藻井装饰的殿堂。

    四恩寺,不但是一座佛教文化博物馆,而且是一座建筑艺术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