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西藏热振寺:噶当派第一寺 供奉108座舍利塔

2012年05月14日

    公元1840年,一个名叫钦则旺布的僧人,不畏风尘,走遍西藏腹地,将藏传佛教各派系的主要圣迹脉络分明地记载在《卫藏道场胜迹志》里,这部古书记载的第一个寺院就是“佛的阿兰若降热振寺”。

    热振寺坐落在距拉萨北面240公里的林周县唐果乡格巴村普央岗钦山麓,海拔4230米。热振寺又称“翘角寺”,由藏传佛教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创建于1056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比拉萨著名的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都早了350年以上。“热振”是“根除一切烦恼,持续到超脱轮回三界为止”之意。

    仲敦巴于1005年出生于现在的堆龙德庆,当时正值西藏分裂时期,他幼年到处做工,开始学习藏文和梵文,并接触了佛教。1045年,仲敦巴等人为了重振佛法,专门去迎请被后人推尊为“佛尊”的古印度佛学家阿底峡。阿底峡被仲顿巴的诚意所打动,于是随他来到卫藏传法。阿底峡在拉萨一带传教收徒,前后近10年,影响甚大,最后于1054年圆寂于拉萨西南的聂塘。1056年初,仲敦巴带领阿底峡的其他弟子连同阿底峡的遗体一起,来到了普央岗钦山麓,同年修建了热振寺,将阿底峡的遗骨供奉在热振寺银塔中。阿底峡到达卫藏地区弘法,标志着佛教复兴势力由阿里进入卫藏。阿底峡为后弘期藏传佛教的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藏传佛教噶当派的鼻祖。噶当派就是以热振寺为根本道场而形成的。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的格鲁派正是在噶当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灯论》的基础上,写成了《菩提道次第广论》,这一教义成了格鲁派的最重要理论著作。15世纪,格鲁派兴起后,原来属于噶当派的寺院,都逐渐成为了格鲁派的寺院。

    历史上,在经历了1947年第五世热振活佛遇害的人祸和1952年8月桑雄地震的天灾后,热振寺内的灵塔倒塌了约200座,殿堂、佛堂、僧舍倾倒多处,共计774间,使昔日灿烂的“佛的阿兰若”变成了一片断壁残垣。

    又过去了几十年,热振寺正在逐渐被修复。如今,寺院经堂已经占满了整个普央岗钦山麓,主体建筑有措钦大殿、热振拉章(旧西藏大活佛的宅邸)等。措钦大殿包括佛殿和经堂,最下面的建筑是大经堂,坐北朝南,四周有若干小经堂,供奉着各种佛像、经卷和各种宗教用品。

    寺里供奉着阿底峡尊者等中外高僧的灵骨舍利佛塔108座。在柏树林里,到处都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古塔。每年藏历7月15日,人们都要到这里聚会,过帕邦塘廓节。传说这一天,“密集空行母”(就是那些与活佛合修密宗双修功的女子)荼吉尼、卡珠玛等10万天女将下凡到热振寺前面的草原上来为人们祝福。如今每逢这一天,各地的善男信女和虔诚的信徒们,千里迢迢,云集在这块美丽的磐石草场上,敬献各种供品,念经诵咒,祈祷国家平安昌盛,百业兴旺,功德圆满。

    走进大经堂的大厅,就像进入了美术馆一样,到处是已经完成或是正在绘制的唐卡。我仔细地欣赏着这些艺术品,最吸引我的是一张还没有着色的巨幅图画:那是热振寺全盛时期的全景图,热振寺的金殿层层叠叠,依山而上,每个大殿各不相同,殿内供奉着不同的圣贤,历代热振活佛在殿堂里讲经;山路上,僧人们鼓号齐鸣,草地上,帐篷打开,迎接着远方神圣;108座佛塔整齐地排列在巨柏的怀抱里,漫山遍野的巨柏就像云彩一样在热振寺周围飘舞。

    巨柏是西藏特有的古树,昌都俄洛乡朱角山一带的唐代古柏树,据测算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林芝有900多株柏树,平均树高30米,直径1米,据说最大的一株已经两千多岁了。

    听当地人说,热振寺的周围有3万株古柏,树龄都在千年以上,传说是仲敦巴圆寂后的灵树;还传说观音菩萨曾在普央岗钦山修行,功成圆满后剃下的头发化为柏林,从不枯败;还有人说,藏王松赞干布到这里巡视,把洗发的水洒在山坡上,并祈祷祝福,于是长出了3万棵翠绿的柏树。

    千年古柏,千年古寺,看来,这还是仲敦巴在建寺之初的设计吧。(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