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南岳四大名蓝 天下法院——湖南福严寺

2011年09月19日

    福严寺位于掷钵峰东麓,是佛教十大丛林之一。它在中国佛教史上颇有名气,是禅宗的南宗著名的传法胜地,现在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南岳志》记载:福严寺原名般若寺,又名般若台,是佛教天台宗二祖慧思禅师在陈光大元年(公元五六七年)创建的,为南岳最古的名刹之一。唐太宗曾赐御书梵经五十卷给该寺收藏。唐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怀让禅师到南岳后,将般若寺辟为禅宗道场,通过他的弟子道一禅师传法,南宗的“顿悟”佛法弘传天下,天下佛子以该寺为传法的佛院,可见它在南宗中的显赫地位。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九七六年至九八四年),任该寺住持,他率领僧徒,在寺院周围广种松杉,重修扩建寺宇,将般若寺改名为“福严寺”。佛教禅宗七祖怀让法师在此大阐宗风,宣扬“顿悟法门”,所以又称“天下法院”。现在的福严寺保持了清代的规模。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福严寺不但寺古、佛古、树古,而且历史上出现了如楚圆、保宗、慈感、文演等一代宗师。福严寺现与南台、祝圣、上封三寺并称“南岳四大名蓝”。

    福严寺,基本上保持了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的规模。寺内建筑有:山门、岳神殿、大雄宝殿、方丈室、法堂、藏经楼、祖堂、禅堂、华严阁等。寺院周围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慧思第一坐习禅处、三生塔(传为慧思三生灵骨安葬处)、磨镜台(即怀让磨砖作镜启示道一处,石上刻有“祖源”二字)、拜经台、罗汉洞和虎跑泉等。文革期间,寺内所有文物荡然无存。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1984年5月间胡耀邦总书记视察时批评说:“菩萨毁了,经书烧了,和尚下放了,开放,旅游,游客看什么?湖南这一点搞得太厉害了。”此后落实宗教政策,福严寺由南岳佛教协会管理,经过全面整修,重塑佛像,1986年寺院举行开光大法会。福严寺又恢复了生气,与南台、祝圣、上封3寺并列为“南岳四大名蓝”,恢复了昔日梵呗庄严、碧树凌空、红墙绕寺的壮丽辉煌。

    福严寺立于茂林修竹掩映之中,古藤老树纵横其间,参天翠黛的树林和肃穆端庄的寺宇相映成趣,使庙宇显得分外古雅,山门有“天下法院”的横额,两边有“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的竖联。寺内有岳神殿、方丈室、祖堂、莲池堂、右禅堂、左斋堂、云水堂、藏经阁、法堂等古香古色的殿堂,结成一个寺宇整体。寺在山坡中,前后均有高大石岩,左山一石刻有唐宰相李泌所书“极高明”三个大字,故名极高明台。另外一石名“慧思一生岩”,在大岩石一侧,有三生塔,系福严寺开山僧慧思和尚藏骨处,相传慧思和尚三生的尸体都藏其中,因以为名。

    寺院依山而建,占地约四亩。整个建筑是砖木结构。院堂依次为山门、知客厅、岳神殿、大雄宝殿、祖堂。第一进是山门。红墙绕寺,山门东北向。门上刻:“天下法院”,两旁有联:“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第二进是知客厅,大门正东向。廊柱上刻着楹联:“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对联阐明了该寺的历史和地位。第三进为岳神像,殿中有岳神塑像一尊。据《南岳志》记载:“陈后主因崇祀岳神像。铜铸万三千斤,合立佛三座,共历千秋。”宋朝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在《南行录》中说:“有岳神铜像一尊”。这里的寺院一反常规,没有四天王神像,却有岳神神像。据《南岳志》记述,传说当时慧思禅师和岳神下棋胜了岳神后,获得这块香火宝地。他为感谢岳神送地之恩,于是在寺里专门建造一个殿堂,作为岳神游憩下榻的地方,享受人间香火。故而有岳神像。第四进是大雄宝殿。佛堂原来供奉着陈后主时铸造的铜质坐佛三尊,已不存。现在莲花台上的佛像是一九八四年重新塑造的。沿大雄宝殿后的两侧石级而上,便是第五进。殿堂三间,为祖堂、方丈、说法堂。说法堂上悬挂着一块金匾,上书“五叶流芳”四字。据《传灯录》记述:自禅宗六祖慧能的“顿悟法门”异峰突起,开创了南宗之后,又经七祖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大力弘扬,南宗风靡一时,从五代至晚唐繁衍特盛。南岳怀让一系,经道一形成沩仰宗和临济宗;青原一系自南岳石头希迁开始,又形成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这样南禅两系共五宗。佛教史上称为“一花五叶”。而“五叶”都源出于南岳,法徒遍及天下。其中以临济、曹洞宗最盛。素有“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的美称。而临济、曹洞两宗。都发脉于南岳,南岳是“济洞洞源”的圣地。所以禅宗七祖怀让的道场,便有“五叶流芳”的赞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