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南京最古梵刹高座寺 印度王子为开山祖师

2014年04月15日

    位于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的高座寺是南京最古的唯一现存的梵刹遗址,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代高僧众多,文人墨客遍达十方,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今人已经无法目睹当年高座寺的盛况,但幸运的是,这座千年古刹于去年复建并开放。近日,南京市佛教协会詹天灵先生带着记者探访了修葺一新的高座寺,给记者讲述了高座寺曾发生过的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尘封往事。

    高座寺小史

    高座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名叫“甘露寺”。印度王子帛尸黎密多罗来高座寺。梁武帝时,宝志禅师在此住持,云光法师山巅说法讲经。宋代一度改称“永宁寺”。明代,高座寺分寺为二,西边仍为高座寺,东边为永宁寺。明洪武初年曾废,后建筑也大多毁于大火。明弘历年间动工复建,恢复了药师、净业两大殿以及东室、西堂、钟鼓楼、厨房等建筑。清末衰落。解放以后香火中断50多年。遗址曾先后作为招待所、雨花石苑。2002年、2009年,南京市政府对高座寺进行两次修缮。2011年恢复开放高座寺。

    西晋年间初建甘露古寺

    高座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公元307-312)之末,最初的名字叫“甘露寺”。源自建于西晋(公元265-316)年间的“甘露井”,因其水质清纯甘甜,被誉“甘露”。

    1977年,在“甘露井”上方修建了一座“甘露井亭”。如今,“甘露亭”和“甘露井”保存完好,在高座寺放生池的南边。记者看到,现在的“甘露亭”内还竖着一块“乾隆御碑”。原来,清乾隆自1751年至1784年,六巡南京,曾多次到雨花台游览并题诗。

    开山祖师是一位印度王子

    还是西晋永嘉年间,甘露寺来了一位关键人物,他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位印度王子,名叫帛尸黎密多罗。这位王子本来应当继承王位的,但是他主动让位于弟弟,自己选择了出家。这位印度王子就是高座寺的开山祖师,集密咒、梵呗、译经、讲法、苦行于一身,最早把密宗梵呗由金陵传播到全国。

    据《金陵梵刹志》记载,帛尸黎密多罗天姿高朗,风神俊逸,为丞相王导等所敬。于是,他在甘露寺讲经说法,由于他讲经时坐在高处,被人尊称为“高座道人”,渐渐的,名气越传越响,善男信女们也把“高座”约定俗成地渐为寺名。

    历史:“雨花台”得名源于高座寺

    相传,梁代(公元502-557)初年,梁武帝国师宝志禅师在此住持,有“云光法师”在此端坐山巅说法讲经,僧侣五百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数日不散,直至感应天上佛祖,天上落花如雨,后称讲经高台处为“雨花台”。所以,先有高座寺后有雨花台。

    此外,宝志禅师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高僧,民间流传甚广的那个整日摇着把破蒲扇、笑颠颠云游天下的济公,据说就是以他为原型,“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到了宋代,“高座寺”改称“永宁寺”。寺旁边有一汪泉水,南宋诗人陆游见泉水清澈见底、大旱不涸、其味清洌,名曰“江南第二泉”。今二泉之水虽枯,古之盛名犹存。现在来高座寺,“江南第二泉”当然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看点,可以看到泉水在静静流淌,陆游的雕像正惬意地坐在泉水边品茶。

    照壁前“盘龙柱”能喷甘露

    刚到寺门口,记者看到照壁前摆放了一座龙形石雕吉祥高座,椅背上方端坐着一尊菩萨。住持释达莲法师迎上来,他告诉我们,空椅寓意佛家的“舍”与“空”。释达莲法师说,坐上这个椅子,可以沾沾福气,每天有不少人来坐呢。椅旁两位小沙弥雕像双手合十,旁边还有茶碗,这是佛门最禅意的接待方式:请上座,请用茶。

    紧靠石雕高座椅的是一根仿古“盘龙柱”,龙头高高抬起,威风得很。一按开关,龙头竟然可以喷出甘露来,5米的扬程跨度形成了一道龙形山门,寓意佛门龙象盛,香火万代延。更为宾客接风洗尘、沐手焚香。

    33人历时3年绣出观音像

    穿过山门,步入天王殿内,只见一尊汉白玉弥勒菩萨散发着圣洁的光彩,佛教护法神四大天王采用了独特的烙画工艺来表现,颇有新意。飞天像和金刚力士像并排摆着,飞天像看起来飘逸灵动,金刚力士被衬托得威武挺拔,整个殿堂壁闪金光,佛殿亦不显得小而局促,反而使人觉得威风八面。

    从大佛殿出来,来到一个雅致的庭院,眼前是一个“观音应愿堂”,堂内敬供的是十字绣三十三观音像,每只手都清晰可辨,姿态各异。

    释达莲法师说,十字绣三十三观音像的发起,有一个动人的故事。2008年农历六月十九,高座寺恭请陈德宁等居士在北京召集33位居士绣娘,依据台湾比丘尼依林法师所画,以终日素食、沐手焚香一句圣号绣一针的恭敬,通过三年坚持不懈,在2011年农历六月十九,终于完成了这33幅凝聚信仰与虔诚的高难度作品。

    再现“云光说法、天降雨花”

    整座寺庙的后花园叫“云光雨花院”,虽是最后来到的地方,但进入眼帘的是云光法师坐在讲经台前为众生讲解经中之王《大乘妙法莲花经》,身处高座俯视着整个寺庙的全貌。传说云光法师当年说法感动了上天,感应了诸佛以致天降雨花落地为石,雨花台因此得名。

    这布局透着精巧的心思,以院中园的方式设计云光法师讲经台,配合音响突出讲经意境,实景为雨花院墙,环顾四周,寺庙的墙壁采用了纯黄色雨花石瓷砖贴饰,一颗颗雨花石凹凸感强烈,营造了仿佛从天飘落的意境。(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