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从太师衙署到林衙寺 金代崇福寺

2013年09月24日

    崇福寺在山西朔县城内东街北侧,是一处规模宏敞、殿阁群居的古寺庙,创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由唐代大将军、朔州人、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旨建造。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亦称林衙院。辽统和年间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1150年)题额“崇福禅伟”。

    崇福寺坐北朝南,外观古朴庄严,门前雄狮端坐,令前来参观的记者们感到肃穆庄严。寺内有殿阁五重,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17米,面积23400平方米。

    崇福寺布局严谨,主次分明,现存山门及观音、弥陀、地藏、文殊诸佛殿,且藏经阁、钟鼓楼等保存完好,是一座历史价值较高的古代寺庙。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居殿前的藏经阁,为他处所罕见。走出经阁便是弥陀寺,这是规模较大的金代建筑,且殿内金代塑像壁画保存完好。

    弥陀殿是崇福寺主殿,也是寺内最大的殿堂,始建于金代熙宗皇统三年,距今已有850多年历史。弥陀殿高大宽敞,殿顶绿色琉璃剪边,殿内前檐隔扇、窗棂花典雅、精美,是中国现存的一处保存完整的金代作品,其做工之精巧今人叹为观止。

    殿内佛坛上,有“西方三圣”坐像三尊,主像两侧,有胁待菩萨4躯,金刚两尊。这些塑像皆为金代原作,塑法古朴、精美。同时殿壁壁画面积达340多平方米,描绘了佛教讲经说法的场面。

    观音殿位于弥陀殿后,是崇福寺内最后一座殿堂。殿内有塑像三尊,中为观音菩萨像,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为明代原作。除此之外,崇福寺还存有唐、宋、辽几代石造雕像和不少出土文物,艺术价值极高,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宗教建筑奇葩。

    弥陀殿内的弥陀佛雕像巧夺天工,面部端庄恬静,气度超凡脱俗。

    崇福寺各个殿内壁画庄重宏伟,气势夺人,画工精细。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色彩绚丽,壁画与佛像交相辉映。

    值得一提的是,朔城区崇福寺内有一座珍贵的宝塔——千佛塔。现在,塔身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塔顶在崇福寺。

    北魏曹天度千佛塔,它至今也两岸分存。石塔原存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崇福寺弥陀殿内,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系北魏天安元年(466)宫内小臣曹天度为亡父颖宁、亡子玄明在平城(今大同)所造。

    关于此塔,奥地利格拉兹大学艺术史学院海因里希·格哈德·弗兰兹教授曾这样评价:“它对我们研究中国早期佛教和造塔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然而,它的命运也多舛。1937年9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朔县后,发现了这座石塔,欲将其掠走。装箱时,被当地老百姓发现,冒着生命危险将塔刹藏匿起来,但塔座和塔身还是被日军掠走了。后来,塔刹交还给了崇福寺文管所,留在朔州。而塔座和塔身,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交还中国,后被运往台湾,现存台北历史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北魏曹天度石塔身首分离,已有70余年,所幸保存完好。已故史学家史树青先生曾说:“从这一石塔的曲折经历,我们可以看出祖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侧面,塔身在台湾,塔顶在山西,身顶异处,不能璧合,实在是一件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