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僧尼们穿着的鞋子
2011年12月12日
在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地处热带,所以一般人都以为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期,僧尼们是不曾穿用鞋子的。其实不然,据禅林象器笺卷下列举鸯掘摩罗经文说:“如有施主,牛死卖与屠生,转买皮,令人做革屣,许受用着。”又据释门归敬仪说:“天竺国中,地多湿热。以革为屣,制令服之。如见上尊,即令脱却。”根据这些考证,可以知道:古印度的佛教僧尼们,是准许穿用鞋子的。
我国的领域属于温寒地区,人们为了御寒,当然是更需要穿着鞋子了。有关鞋子的着用。在日用轨范、四分律行事钞、敕修清规、祖庭事苑等典籍里,都曾有过一些规制。
我国僧尼们所穿着的鞋子,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芒鞋”、“芒鞋”是用草类编织而成的,所以也叫做“草鞋”。从前居住在大陆的乡间或山林中的出家人,平时多半穿用这种鞋子。第二种是“罗汉鞋”,“罗汉鞋”是用布料做的。这种鞋子的鞋面--尖部,是用三片布条排列缝牢,鞋帮缝缀一些方孔,和“芒鞋”的式样差不多。现在的出家人,人人都穿用这种鞋子了。据说这种鞋子是寓有教人看破一切的含意。第三种是“僧鞋”,这种“僧鞋”也是用布料做成的。这种鞋子全身无孔,只是在鞋面前端缝起一条硬梁可以了。这种“僧鞋”的式样,和世俗间的“便鞋”无异。
“罗汉鞋”和“僧鞋”,其实都是“僧鞋”。“僧鞋”的颜色,有黑色的、灰色的、黄色的、褐色的、其中的黄褐两色,在习惯上来说,似乎是被人们看得高贵了些。
一只僧鞋前后一共有六个破洞,那不是为了美观,似乎也不是为了凉爽。因为,假如是为了美观,也不然,出家只求洁净,不讲美观。假如是为了凉爽,大部分的出家人穿鞋,里面都穿了厚的布袜,何况一到了冬天就难以保暖了。有了,大概是为了省布,节俭守戒是出家人的本分。也不是,因为僧鞋虽有六洞,制作上的布料和连着的布是一样的,而且反而费工。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僧鞋要破六个洞呢?
一位法师说,僧鞋的六个破洞是要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低头”是谦诚有礼,“看得破”是要看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要看破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以及参破六道轮回,勘破贪愤痴慢疑邪见六大烦恼。甚至也要看破人生的短暂,人身的渺小。
从积极的意义来说,这六个破洞是“六法戒”,就是不淫、不盗、不杀、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是“六正行”,就是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以及是“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淡定、智慧……
小小一只僧鞋就是天地无边,出家人不穿皮制品,因为非杀生不足以取皮革,出家人也不穿丝制品,因为一双丝鞋,可能需要牺牲一千条蚕的性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