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千年以前,周武王打下江山,周朝初立之时,武王向一个名士请教如何更好地坐稳江山、治理江山,这个名士就是箕子。箕子告诉武王治理江山很简单,有九种大法——其中第一种大法就是五行。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是在那么多纷纭复杂的事务中抽出来的五种,并以此把人也分为五种。《黄帝内经》记载,人的体质有五大种,每一大种又分五小种,五五二十五种,事实上,酒和五行也有关系,药酒就是木,白酒就是火,黄酒是土,红酒是金,啤酒是水。
《黄帝内经》讲到五谷为养,五谷可以分别归入木、火、土、金、水,五谷是稻、麦、黍、稷、菽。通俗来讲,稻是大米,麦是小麦,黍是糯米,稷是小米,菽是大豆。我们作为人,也可用五行划分人的五种情致,这五种情致是怒、喜、思、忧、火。而酒有一个功效,就是能够抒发这五种情——怒、喜、思、忧、火。
仔细研究一些诗人,大文学家,就会发现他们的人生也是符合五行的。比如曹操有着慷慨的人生,相当于怒;陶渊明恬淡的人生相当于土;李白狂放的人生相当于火;南唐后主李煜是一种惊恐的人生,相当于水;苏东坡悲凉的人生相当于惊。
陆游有首非常著名的诗表现一种怒,跟酒有关,“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情感比较愤怒;而李白的《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就是一种喜,相当于火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的是在喝酒当中的一种思考;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充满人生的一种悲凉、忧愁,相当于一种惊;李煜的诗充满了惊,尤其到了后期,“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酒的文化,其实就是中国生命文化的代表,酒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无外乎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身体这个层面,酒可以养生;第二个层面是人性,是最核心的一个层面,酒可以明性;第三个层面是情感的层面,酒可以抒情。
从《诗经》里面有这样的记载,“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意为制作酒水可以使人长寿,这里的“介”就是祈求的意思,喝酒可以使人长寿,之所以称之为眉寿,是因为一般长寿的老人眉毛都很长,所以酒者久也,酒同长久的久,意味长寿。
《诗经》里面还有“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兕觥就是酒杯。全文意思就是说,举起酒杯来喝酒,可以万寿无疆。“我有旨酒,以宴乐嘉宾之心。”在这句话中,酒不仅能使人长寿,而且怡情,使得家庭快乐。《黄帝内经》讲提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这句话说酒是要经过粮食发酵得到的液体,有着一种彪悍之气,所以酒为中药之长。
说起酒的功能,从中医的角度概括有五大功能:
第一是通经行气,温阳去寒。因为酒的味道是辣的,因而属热性,所以行气血,中医研究认为,人的衰老首先从阳气开始,酒是大阳偏热,可以通经活络。而且经过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适量地喝酒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还可以降低血压。现如今流传一种看法,喝酒对身体不好,事实上那是指酗酒、醉酒的状态,适量地饮酒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美国、荷兰、日本都做过类似的实验,通过调研不喝酒的人和酗酒的人,发现这些人基本上都有心脑血管毛病、血压高等等疾病隐患,而适量饮酒的人,身体健康,各项指标也都正常,所以第二点功效就是可以长寿。
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数据表明,适量饮酒还可以舒肝解郁,中医认为人的郁闷是由肝气郁结,而喝酒可以抒发情致,又因酒是五谷之精华,喝酒健脾和胃,所以餐前喝一点酒有助于食欲,这就是第三个功效。
第四点,喝酒还能驻颜柔肤,因为酒助长人的气血,在中医看来,气和血是连在一起的,气血通畅可以使皮肤润滑。
第五个功效就是杀虫驱邪、辟恶逐秽,所以端午节的时候可以喝雄黄酒辟邪。
喝酒的最高境界就是和,酒文化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和”这个字,意味饱和、泰和,要适度。孔子说过一句,“唯酒无量,不及乱。”唯酒无量是说喝酒不用考虑酒量吗?不,喝酒这个量是没办法定的,有的人酒量大一些,有的人酒量小一些,当然现在有些研究,分析各种各样的数据,表明每天摄入5-30克白酒对身体非常好,其实这个量还是有争议的。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喝酒不能到醉、乱的程度,所以要把握这个度,把握好中庸与中和。
《黄帝内经》也说了,“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聚。”这是《黄帝内经》提及养生的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食饮有节,这个饮主要是指饮酒,不论食物还是喝酒,都要有节制。酒是热性,所以寒性体质的人喝了更有好处。而随着年纪的增长,一般是阳气先逝,所以适量喝点酒也是有助于阳的。
其实五行就是阴阳,阴阳的细分就是五行,而阴阳里面分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而太阳就是火,太阴就是水,少阳就是木,少阴就是金,再加上中间就是土,那就是五行。所以五行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世间万物综合在一起,
中华文化的核心其实就是四个字:阴阳中和。儒家讲“中”、“和”,叫做“中庸”、“人和”;道家讲“中”、“和”,叫做“中道柔和”;佛讲“中”、“和”,叫做“中光”、“缘和”;中医更是中和,中医治病其实就是调和阴阳,阴阳调和了,病就治好了。(作者:张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