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瑶乡"最帅"教师的最美"裸婚" 礼金用于助学

2013年05月12日

    昨日(5月11日)中午,广西凌云县城的迎晖山庄宾客云集,一场简朴而又喜庆的婚礼在这里举行。新郎就是有瑶乡“最帅”教师之称、“中国公益慈善之星”的凌云县伶站瑶族乡中学教师杨可书,宾客中包括数十名从南宁、深圳等地赶来的杨可书的朋友。他们都是多年前在网上结识杨可书并捐资参加伶站瑶寨公益活动后,渐渐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在深圳从事餐饮行业的徐沛君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在她的带动下,连丈夫和儿子都曾到伶站参与助学活动,一家人成为多个公益项目的捐赠人。为参加杨可书的婚礼,她和丈夫特意从深圳赶来,10日深夜才到凌云。

  婚礼司仪把话筒交给杨可书,杨可书与新娘对视一眼,宣布了将贺礼用于助学的决定。他公布了9名资助对象的学校、班级和名字,承诺将按小学生每年500元、初中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资助这些孩子,直至他们完成学业,这一决定感动全场。5位瑶族老妈妈唱起了瑶族山歌,众人都静静地聆听……。

杨可书(前左二)和新娘黄雪梅(前左一)

  终于喜做“男主角”

  糖果色T恤、牛仔五分裤,圆脸,笑起来阳光灿烂,杨可书的外表,一扫过去乡村教师的“落伍”感觉。不过,他两膝上有明显的伤疤。“膝盖是骑摩托车去家访时摔的,头上这处才要紧呢。”他说低头拨开短发,露出一道浅白色伤疤,“这是2006年去一个瑶寨家访的时候,摸黑下山摔的,头皮撕开了一块,流了好多血。当时下着大雨,火把早就灭了,我流着血躺在乱石里,绝望极了。幸亏后来有人经过,捡回一条小命,哈哈”。

  募集一万多个爱心包裹、长期资助300多名瑶族孩子、新建20多个水窖、维修35个水窖……在杨可书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在关注伶站乡的孩子们。杨可书获中国网事感动2012第三季度网络人物,还被评为“中国公益慈善之星”。

  杨可书甚至成了一部电影的男主角原型。2011年底,他向社会发起了“民族校服”活动。2012年元旦当天,来自北京的演员、导演高海博来到凌云县伶站瑶族乡弄新小学发放瑶族校服,被杨可书深深打动。高决定把他的故事写成剧本搬上银屏。去年7月,由张华导演的影片《我的七年》在凌云开机,一个多月后杀青。片中,男主角王骏毅跟一名漂亮的女演员有不少对手戏。杨可书却有些尴尬地说,她饰演的角色是他的前女友。前女友是他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在南宁工作,后来考上了公务员。他不忍离开伶站的孩子们,而她不能舍弃南宁,无奈分手。

  一年年过去,年过30的杨可书还是孑然一身,朋友们暗暗着急,但很少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他所做的这一切,哪个姑娘能理解呢?

    “我就图他有爱心”

  5月10日中午,一名苗条清秀的年轻女子风尘仆仆地出现在杨可书的宿舍门口,她就是杨可书的心上人黄雪梅,回老家探望生病的父亲刚归来。

  眼前这间10平方米左右的宿舍,就是杨可书与黄雪梅的婚房。屋里没有一件新置的物品,被褥枕头都是旧的。阳台被改成了厨房,放着锅碗瓢盆。房中还堆着很多文体用品,杨可书说,这是爱心人士捐赠的,还没来得及送进山里。

  放学铃声响了,一群学生吃过午饭就来到杨老师的宿舍,帮着贴喜字,拉彩带,挂气球,一间简朴而温馨的婚房出现了。

  黄雪梅看着眼前的情景,眼圈有些红了。她说:“女伴们都问我,杨可书给我买什么了。我说房子家电家具都没买,连结婚戒指都没买,我也不喜欢戴首饰,你看,我连耳环眼都没扎。她们问我图他什么,我说就图他有爱心。你想,他对陌生人都那么有爱心,对自己的枕边人还用说吗?”

  黄雪梅家在田东县农村。她11岁时,患肺炎的母亲因家贫得不到及时医治而病故。父亲再婚后,继母带来两个孩子,加上她和弟弟,4个孩子都在上学,家境非常贫困,她眼看要辍学了。一位神秘的爱心人士通过她的班主任,每月给她450元的生活费,资助她读完了高中。至今,她从未见过这位好心人,也没听过他(她)的声音。之后,她主要靠着国家助学金和学校奖学金读完了大专。2010年毕业后,她应聘于海螺水泥凌云公司,该公司位于伶站乡工业园区。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开始,她就积极参加当地志愿者组织的各种民间公益活动。她说:“当年别人帮了我,现在我也要帮别人。”

  去年夏天,黄雪梅通过网络联系,参加了杨可书组织的一次瑶寨公益活动,从此相识。今年春天,她接受了杨可书的求婚,她非常清楚地知道,等待自己的,绝对是真正的“裸婚”。

  “反正礼金也不够买房首付”

  5月10日下午,婚房布置妥当,杨可书和黄雪梅前往伶站乡浩坤村浩高屯,到伶站乡弄新小学学生罗美欣、罗美季家探访。

  黄雪梅告诉南国早报记者,婚礼前夕,杨可书说出了一个惊人的想法:用喜宴上宾客的礼金,资助伶站瑶寨4名孤儿和弄新小学毕业后外出读初中的5名女童。前阵子,他带领爱心人士去弄新小学开展助学活动时,偶然听该校的老师说了11岁的罗美欣和8岁的罗美季的身世:这对小姐妹的父亲两年前在帮人建房时不幸跌落身亡,母亲改嫁他乡,家里除了她们,就是95岁的失明奶奶和6岁的弟弟。囊中羞涩的杨可书,萌生了用礼金资助她们的念头,理由是“反正礼金也凑不够交购房贷款首付,买房不知是猴年马月了,不如用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黄雪梅欣然同意。

  黄雪梅戴上草帽,顶着烈日跟杨可书出发了。杨可书开着摩托车,在狭窄泥泞的山路上娴熟行驶,车技令人惊叹。而同行者因为不熟悉路况,经常因为泥巴塞满摩托车沙盖而车轮动弹不得。杨可书蹲下身,帮同行者戳掉了沙盖下的泥巴,一名瑶族男孩拎着连接水窖的胶管从路边走过来说:“杨老师,来这里洗手!”

  几个放学归来的瑶族男孩围过来看热闹。记者注意到,他们背后的书包上,都印着“赵汝彬爱心捐赠”的字样。黄雪梅点点头说:“嗯,是的,是赵汝彬捐的,我们一起送进山来的。”她微笑着凝视着孩子们,一副满足的样子。 

    “老师给钱是对你的奖励”

  位于山腰的浩高屯看似近在眼前,爬上去居然如此不易。脚下乱石嶙峋,头上烈日高照,背后汗湿衣襟,南国早报记者随行时几次停下喝水、歇息。黄雪梅依然步履轻盈,她笑说是“练出来”的,一年多来经常跟着杨可书翻山越岭开展公益活动,什么苦都吃得了。

  在罗美欣家,杨可书用熟练的瑶话和95岁的失明老奶奶攀谈。他是汉族人,原先一句瑶话都听不懂,由于经常进瑶寨开展公益活动,居然学会了说瑶话。

  最不可思议的是,原本连扣子都钉不好的他,如今竟然会缝制衣服。那年他向网友们发起倡议,捐款给伶站乡的孩子们制作瑶族校服。为了节约开支,他决定和志愿者一起,自己动手缝制这一两百套校服。他花300元买了一台二手缝纫机,跟着瑶族老妈妈学,居然学会了缝制衣服。那段时间,他批改完作业后,就踩缝纫机直到凌晨2时。

  杨可书把500元递给罗美欣说:“老师听说你很努力学习,在家又主动做菜、放羊,很乖,所以呢,老师给你一点钱,以后每年都给,这是对你的奖励,要继续努力哦!”他温和的口吻,像是父亲在对女儿说话。(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