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北京:寒风中他们传递着温暖

2012年11月11日

    过了立冬,北京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冬天。每当这时,有关温暖的话题,总能激起人们的共鸣。是一杯免费的热粥,还是一个保障安全的风斗,甚至是一张承载着回家梦想的火车票……天地有大爱而不言。在“得到”的同时,我们发现,这个冬天里,我们的身边,有一拨又一拨善良的北京人正在默默地帮助他人,他们的“正能量”温暖着这个寒冬。

(资料图片)

  暖胃

  免费喝杯热粥 上班的人们 暖和一上午

  今晨(11月9日)不到5点,一轮弯月静静地悬挂在天际,“仁爱心栈”北京西站的志愿者们已经点火烧水,搅动着粥勺开始忙活了。这是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志愿者们正在熬制爱心粥。6点不到,伴随着温暖的问候,一碗碗热粥免费奉送给过往行人和那些来不及吃早饭的上班族。

  7点,晨曦微露。黏稠的热粥装满了两个大号的保温桶,十几个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穿戴好义工服后,跟着粥车来到北京西站南广场。奉粥点的负责人王静是菜户营天伦北里社区医院的一名大夫。她从去年6月开始,每周至少两到三天都赶来做志愿者。奉粥完毕后,她会脱下围裙去上班。

  记者在现场看到,粥车还没有到,很多人却已经排起了整齐的长队。队伍中有刚下早班的清洁工,有附近工地准备开工干活的农民工,也有不少拉着行李箱刚下火车的乘客。不巧,在前往南广场的途中,运送爱心粥的电动三轮车突然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两名志愿者跑来向等候的人群求助。

  “走,几个人跟我过去帮忙推车!”排在队首的一位农民工师傅一声招呼,呼啦啦几个排队的人便主动跟着跑去推车。人多力量大,车链很快就被重新装上了,粥车顺利到达奉粥点,队伍再一次自觉地重新排好。

  打开粥桶,拿出干净卫生的一次性粥杯和小勺,有志愿者负责专门盛粥,其他人忙着分发热粥……奉粥,就这样默默开始了。

  “祝您一天好心情!”志愿者们灿烂的笑容和手中送出的爱心粥温暖着每一位路人。作为“回报”,常来喝粥的人报以一句同样真诚的问候:“辛苦了,谢谢!”不过,也有不明就里的人忍不住问:“收钱吗?”得到“免费的”答案后,还不停追问:“为啥不收钱?”

  这就是奉送“爱心粥”的一个普通清晨。但是这样的清晨,已经演绎了1700多个,风雨无阻。这样一杯爱心粥,背后却有着一组不平凡的数字——三个“仁爱心栈”的爱心粥每日奉送近千杯,每年惠及近30万人次,让千千万万的人们感受到来自北京街头的一份温暖和关爱。而自发参与奉粥的志愿者,截至目前,人数也早已经超过了10000人次。

  负责人王静说,有段时间,有些住在奉粥点附近的人会很早来排队,打过一杯粥再要第二杯、第三杯。这让志愿者们很为难。于是,志愿者真诚地引导:“您少打一勺粥,后面就能多一个人喝到爱心粥,您这也是在关爱他人、传递爱心!”时间长了,一些常来喝粥的人,也加入到了志愿者奉粥的行列。

  “每天见到志愿者们的身影,心里都会涌起一种感动。他们做的事儿太好了,使人心向善。尤其是在冬天,让人感到很温暖!”一位附近居民说。

  暖身

  免费安装风斗 安全过个冬 心里真踏实

  “感谢你们又来帮我装风斗。”昨天(11月8日)下午3时许,家住朝阳区红庙北里50号楼东侧平房区的高大爷,看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手中的风斗高兴地说。

  风斗是用30厘米见方的木板制成的,形似簸箕,装在烟囱旁边的玻璃窗上,可以有效预防煤气中毒,保护居民的安全。

  “我这窗户是铁框的,钉不了,不如用铁丝绑一下吧。”67岁的高大爷一边说,一边比划着风斗的位置。两名工作人员立即分别站在屋里屋外,开始安装风斗。“来,抬高一点。对,绑结实些。”5分钟后,风斗就被绑好了。安装完毕,工作人员还使劲儿用手拽拽,看看装得结实不结实。

  “每年他们都来帮我们装风斗,还检查我们的炉具是否安全。”高大爷说,2003年,他的一位邻居就发生了煤气中毒,被急救车拉去医院抢救。这几年,社区不仅加大了预防煤气中毒的宣传力度,而且还免费给居民发放风斗,帮助上门安装。“虽然冬天很冷,可我们的心里很暖和,因为有街道和社区这样关心着我们大家伙儿的安全。”

  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韦铁军连续5年冬天都要去各家各户查看。“一开始很多从南方来北京打工的租户并不愿意装。”韦铁军说,因为装风斗要把烟囱旁边的玻璃开一个洞,到了夏天,这些住户还得重新更换窗户玻璃,因此“有的住户说不割玻璃了,直接把窗户撬开个缝儿。”对于住户的这种要求,韦铁军绝不会答应,“必须把玻璃切下一块,不然排放煤气的空隙不够大。”每年10月底,韦铁军就和同事开始挨家挨户地跑,现在他所负责的120户居民家中的炉具经过检查,都是合格的。

  韦铁军说,对于不理解的住户,他和同事们只能反复做工作,“别看当时有人甚至跺着脚说我们多事儿,可事后见到我们都很客气,毕竟我们是在为他们的安全考虑。”

  暖心

  大学生教订票 省去排长队 买票不挨冻

  “往年买票靠排队,拼的是体力,去得早就有机会;现在改成网络购票,对我们来说太复杂了……”去年春运,温州一位农民工曾给铁道部写了这样一封信。网络购买火车票很方便,但不少农民工并不会上网,也不会通过电话订票。为此,10多名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生自发组建了一个“彩虹桥”公益团队,走进了北京的工地宿舍,教农民工通过电话和网络订购火车票。

  昨晚(11月8日)6时,石油大学大二学生朱勇男再次来到昌平南邵镇北邵洼村一个建筑工地宿舍区,这里住着上百名工人。上一次,朱勇男是和十多名校友来到这里,带来了电脑,还发放用A4纸打印的宣传品,上面写着“电话订票”、“网络订票”的具体流程:第一步“先拨打95105015”,再“拨4选普通列车”,再“拨1按车次订票”……

  不过教网络订票时,尽管学生用电脑演示了多遍,工人领悟起来还是有点慢。不少工人提道:“还要用邮箱注册啊?可我没邮箱啊。”“还要开通网上银行?”21岁的董归东是木匠,他说通过学生的指导,他会网上订票了。“今年春节,我就不去售票点排队了,自己上网买,还能省5块钱手续费呢。”

  45岁的四川广元工人王再莽从床上翻出了学生发的宣传品说:“这个我还收藏着呢。”他还说,几天前他去大兴一个工地看老乡,老乡正为订火车票发愁。王再莽立刻将刚学会的电话订票办法一步一步地传授给他,最终老乡顺利买到了票。王再莽说:“我是小学毕业,不会上网,但电话订票现在还挺行的,今年我不用去西站排长队买票了。”

  王再莽的进步让朱勇男特别高兴。他说,电话订票、网络订票的预售期是12天,比窗口售票的10天预售期要长,还不用排队,工人们掌握了这些技术买票会更方便。近期,“彩虹桥”团队打算再到几个工地开展教农民工订火车票的活动。(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