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小伙沿街送衣送被 4年关爱200余街头露宿者

2011年12月15日

    “广州的寒夜里,有这样一个群体露宿者,他们无家可归,夜里顶着刀割的寒风,睡在街边、别人的屋檐下……”2011年12月12日12时33分,一条发自“tony伟涛”的微博,开始在网上出现,内容是号召大家在圣诞节来临之际,向在广州街头的露宿者们捐赠衣物。一天下来,100多次的转发,10多条评论,该微博似乎热度欠奉。但邹伟涛作为发起人,却笑言不会感到灰心。

    最深刻

    老爷爷冷得说不出话

    “从2007年到2010年,都只有我一个人在做这事。”邹伟涛说,虽然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亲身经历告诉他,为有需要的人送去关爱,做永远比不做要好。

    让邹伟涛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10月的一天晚上,他在自行车后座绑上三床被子和一箱矿泉水,沿着马路边找露宿者。那天风很大,邹伟涛骑起车来特别费力,好不容易到了人民桥下,远远看到一个老爷爷躺在地上,身上盖着两张纸皮。“还没走近就听到老爷爷牙齿上下打颤的声音,”邹伟涛说,把被子和水递了给老爷爷后,他还特意去附近买了一碗5元钱的萝卜牛杂,“我递给他时,牛杂还是热腾腾的,老人家冻得连话都说不出,但那感激的表情,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邹伟涛说,当时他就暗下决心,要把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

邹伟涛给露宿者送去御寒的衣物和食物,摄于2011年10月底。受访者/供图

    最心酸

    还有很多人需要温暖

    今年开始,邹伟涛意识到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他决定借助朋友的帮助和微博的传播力。2011年9月,邹伟涛在网上发起了中秋月饼募捐活动,为了方便网友,他将收物资的地点设在地铁口。“最多的一次,一天来回跑了8次地铁站,刚把一批东西搬回家,网友电话就来了;刚回到公司,又有朋友说要捐物资……”邹伟涛的语气中没有抱怨,反而更多的是兴奋。

    10月底的那次活动,是募集到物资最多的一次。邹伟涛和朋友一起开着车,沿着老城区的街道给露宿者派发物资。“从20时开始,到第二天的5时,才把200多件衣服派送完,回到家,收到朋友的短信说,‘不知道现在该和你说晚安,还是早安呢’,当时忍不住哭了。”邹伟涛说,那一刻,他忽然体会到,自己和朋友忙活了一个通宵,但事实上需要他们送去温暖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最担心

    怕辜负好心人的善良

    当被问及是否担心日后募集到物资越多,派送工作就会越辛苦时,邹伟涛笑了笑说,越多人参加,对他来说动力只会越大。他最担心的,反而是怕辜负了好心人的善良。

    “今年10月底的那次活动期间,我临时接到公司的通知,要去武汉出差四天,结果一些热心网友把衣物送到指定地点,发现大门紧锁,顿时起了疑心,并在微博上呼吁:大家小心,这场活动是骗人的!”邹伟涛说,当时他一看到微博就慌了,赶紧私信和致电捐助人解释,再马上联系在广州的朋友替他到捐助地点“守点”,才平息了这场“假捐”风波。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份善良,我想做的就是希望唤醒更多人的这份善良,而于我自己,最重要的便是不要辜负别人的善良。”邹伟涛说,未来他想以“暖流计划”为名,成立一个公益组织,把自己做公益的理念延续下去。(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