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他创造“高中生执教大学”的传奇

2015年01月04日

    《蝶恋花》:“几度春秋多少梦。牵线长空,似把琴弦弄。在世人生原有用,千番历练成梁栋。自有凌云心血重。垂范创争,风采登高颂。惜晚华年情与共,斜阳跨虎离山洞。”此词充满豪情,它的作者是许启金。许启金,何许人也?

    许启金,是安徽宿州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输电运检室职工,他32年如一日坚守在电网安全生产一线,在1700公里供电线路上往来穿梭。他虽然只有高中学历,却成为拥有5项国家专利、15万字学术专著的“专家团队”领头人,并创造了“高中生执教大学”的传奇,目前被国家电网公司聘为生产技能专家。

    许启金,1982年被招工进了宿州供电局,当时高中毕业的他文凭也不算低,但他并不满足。从上班那天起,许启金就用心观察输电线路上的每个部件,为了熟悉每个设备的性能,他购买了大量专业书。他的书柜里从80年代到最近出版的专业书籍有150多本,总价值在6000元以上。有的书已经被他翻得脱了线、卷了边,有些书里的页码还折着,圆珠笔划的道道已褪色。老许早年学习有个笨方法,将买来的白纸裁成十几个纸条,将书中的知识点写在纸条上,在上班途中和巡线路上,随时拿出来看看。长期以来,线路工作被视为纯粹的体力活,许启金却把它做成了“智力活”。

  许启金善于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这已成为他的一个习惯。在许启金的卧室,床上堆着书,有电脑、打印机、扫描仪。阳台里有架台钳和一张工具桌,桌子上杂乱地放着游标卡尺、锉、螺丝刀、强力胶等,他家的阳台是他的“专属区域”,许多零部件就是在这个“小车间”制造出来的。一件成果完成前,要经过多次反复论证、实验和改进,有时想出了好的方法,干起来甚至会忘记吃饭、忘记休息,半夜不睡是常事。数年前,妻子受不了他夜里的“折腾”和香烟味,就一直与他“分居”了。在家里,他是连油瓶倒了都不知道扶的人,他的心里只有专业。

  “围绕生产动脑筋”和“围绕难题搞创新”,这是许启金工作30多年的轨迹。近年来,输电线路实行带电作业,人在几十米的高空作业,如何防止高空坠落?他发现使用中的软梯子有安全隐患,就琢磨解决这个问题。他设计图纸,自己加工部件,去实验室试验验证技术数据,一遍又一遍的修改,终于研制出软梯作业防高坠自锁器,填补了国内软梯登高作业在技术上保护措施的空白。“每当看到工友们使用我所改进和研发的工具,快速安全地完成工作,我的心总是暖暖的”,许启金欣慰地说。

    不过,最初低学历成为“瓶颈”,老许的发明因缺乏科学基础知识而屡屡碰壁。一些工友也给他泼冷水,“搞科研是工程师的事,你一个高中水平的线路工爬好杆就行了。”但老许不为所动,而是一头扎进书堆里,听说年轻员工张永在大学里学输电线路专业,许启金不顾自己比他年长许多,多次向他请教,并向他借来输电设计书籍。张永记得,老许还回书时,书皮没了,边也卷了,但书上的知识,老许记得比张永还牢。“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新时期的‘金牌工人’,这应该是一个做老实人、干老实事的工人梦想,我愿意持之以恒地追求!”

  合肥市黄山路附近有两家电力书店,是老许出差时最爱去的地方,他不知天鹅湖在哪,却对书店里的书籍耳熟能详,多年来,他购买电力书籍花费上万元。节假日,他就“宅”在家“啃”专业书。“书香孕育金牌工人”。多年来,老许运用深厚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技术难题60多项,其中对所辖线路的防雷及防污闪措施进行了技术革新,使该班所管辖的线路未发生一起雷击跳闸和污闪事故。“许启金身上既有传统劳模‘老黄牛’般的苦干实干精神,也有现代产业工人热衷创新的品格。”宿州供电公司总经理贾立峰如是评价。

    就是这样,他的专业知识厚度与日俱增。2003年,这个只有高中文凭的一线工人,站到了省电力公司职工大学的讲台,给大学生职工上课。当年,他以理论94分、技能97分的成绩通过高级技师的鉴定。2004年,宿州供电公司选拔技术状元,他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2005年,他被省电力公司授予“首席技师”称号。2006年他主笔编写了《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岗位培训考核标准》,后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他被国家电网公司聘为“生产技能专家”。

  许启金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如何把技术留下来?这一直是他思考的问题。随着电网技术的信息化、智能化,鉴于线路工区大多数文凭不高,如何让“70后或80后”线路工人胜任工作,许启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培训,尽快让新老员工会用新知识、新技术。

    2010年,宿州供电公司成立了以许启金名字命名的“启金工作室”,老许更是劲头十足地收了10个“80后”“90后”徒弟,他从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工作实践、后勤安排各个方面手把手地传授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线路工区每次进新人,老许都会亲自上阵,手把手地教。他还给每个徒弟建立个人档案,分析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经过老许的精心辅导,目前线路工区已经形成了“60后、70后、80后”的阶梯状业务精英团队。

    2014年3月的一天,同事听到许启金的办公室“轰”的一声,跑过去一看,老许已经摔倒在地。120急救车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因长期伏案工作,造成颈脊骨压迫神经,出现了脑缺氧。“他在医院住了14天,稍微好转,就又坐在工作室的电脑前。”徒弟廖志斌说,师傅是急着回来给徒弟们制作培训课件。如今,这个3D可视化培训课件已经完成。每当看到徒弟们漂亮地完成一项工作,老许的脸上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老许徒弟们嘴里的两句顺口溜更是说出了他的心声:徒弟干得快,全靠老许带;徒弟干得好,老许乐得受不了。

    “梦想,是不断进步的阶梯;奉献,是人生价值的升华。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工作才会有快乐和收获;有不懈奋斗的经历,人生才会更加精彩。”许启金说,只要还有力气,他会继续以杆塔为柱,以线路为弦,弹奏出更加优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