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郑州“雷锋哥”孙德坤走街串巷收送衣物上万件

2013年11月07日

    一场冷雨过后,中原大地气温陡降,随着寒冬一起出现在郑州街头的,还有一辆载满棉衣鞋子的“雷锋车”。每当经过环卫工、农民工和流浪人身边,三轮车的主人就会招呼一声:“要衣服鞋子吗?免费的。”三轮车的主人就是孙德坤。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路边试了又试,最后选中一双九成新的迷彩鞋,她来回走了几步,还是有点不敢相信:“我活了70多年,头一回碰见不要钱送衣服的。”这时,一位年约50岁的女士抢上前来,对孙德坤说:“我在附近棉厂上班,不需要帮助,就是想对你说声感谢。”

  “听你这句话,我干得就更有劲儿了!”孙德坤把人们翻拣过的几捆衣服整理好,重新装上车出发了。这辆二手电动三轮车是几个志愿者凑钱买的,为了能多装点衣服,孙德坤花100元淘了几块铁栏杆,自己动手焊上,并挂了“向民工、留守、流浪者免费发放”的红色大条幅,命名为“雷锋车”。

  每天,这一抹红色游走在郑州市的大街小巷,天气不好时多是到爱心市民家里取闲置的衣物,孙德坤说他不愿意给人添麻烦,尽管有市民表示可以送来,他还是尽量上门服务。更多的时候,他拉着满车衣物漫无目的地开,遇到环卫工或农民工就停一停。

  事情远非看起来那样轻松简单。坐在孙德坤的三轮车上,即便艳阳当空还是感觉冷风穿透胸膛,他的两只手遍布皴裂的口子,因为怕行车不安全,他从来不戴手套。

  整整一上午,他的手机几乎没安静过,有打电话要捐衣物的,有求助的,他仔细记下地址,随身带的笔记本上已写下数百个联系人。孙德坤说,从6月底收棉衣以来,他用坏了三四部手机,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300个电话,耳朵都疼了。

  因为天气晴好,路边环卫工、农民工很多,孙德坤几步一停,还热心推荐合适的款式号码,一名环卫工开玩笑说:“你比卖衣服的服务态度还好呢。”从早上到中午12点半,孙德坤连一口水也没顾上喝。他说,这都不算什么,一天能吃上两顿饭就不错了,经常干活到凌晨。

  “你到底是图的啥啊?”这个问题孙德坤被问过无数次。1970年孙德坤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农村,退伍后在多个省市打过工,寻找丢失儿童、帮农民工讨薪、通过无人售报助孤残,20多年来他走到哪就把好事做到哪,还因痴迷慈善数次丢掉工作,走投无路时甚至投宿过救助站。

  数月前,郑州市一家医院联系上他,表示愿意支持他做公益。于是他从深圳回到郑州,一边做医院后勤一边参加公益活动,由于近期收送棉衣任务繁重,医院免了他的工作,但仍提供宿舍和每月2000元左右的生活费。除去吃饭、手机话费、电动车耗电费,他只能留给上大学的儿子几百元钱。

  “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提起家庭,孙德坤充满愧疚。20多年来,他的打工收入有10多万元花在捐款助人上,大年初一还在帮别人买回家的火车票,但为了省钱自己好几个春节都没回家。“孩子觉得我没资格教育他们,小时候总说‘你都没管过我们’。”孙德坤说,哪怕到了现在,他也没尽到责任,正读高中的女儿全靠妻子种地供养。

  “再苦再累,能帮助别人就高兴,这是我们家的传统。”孙德坤说,从他曾爷爷开始,家里有余粮就让村民一起吃,爷爷为了救三个溺水儿童而牺牲,父亲有木工和接骨手艺,帮了四里八乡不少忙,他从小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帮助别人是自然而然的事。

  行驶在城市街头,经常有人拦下车问怎么捐赠棉衣,还有人只是想握握手表示谢意,说“这是温暖人心的事”。网上关于他的讨论也很多,有人把他的棉衣事业比作冬天里的一把火,孙德坤很欣慰,目前他的房间里存有上万件衣服,可以保证许多栖身于城市的异乡人不受冻。

  不过,他并不满足于此,他的愿望是通过自己的草根行动,带动更多有资源有能力的人投身爱心事业,最好由政府部门组织和提供平台。以送棉衣为例,迄今他共接到国内120多个城市的捐助和求助电话,但靠一人之力只是杯水车薪。前天(11月5日),郑州一洗衣连锁店开始为他收到的棉衣进行免费清洗;郑州一家爱心企业已承诺为他捐赠一辆全新电动车;河南移动已为其赞助一部爱心手机。

  因为坚持24年做好事,孙德坤被誉为“雷锋哥”,才43岁的他头发已经灰白,儿子女儿也渐渐理解了他的行为。在各方赞誉扑面而来的时候,孙德坤思考的是:我还能干下一个24年吗?(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