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义:新时期基层宣传干部的好榜样
2012年08月17日
周恩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今天(8月1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开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看望了周恩义同志和报告团成员,转达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问候,并向全国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表示敬意。他强调,要深入开展向周恩义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学习他坚定理想、忠诚事业的政治品格,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人生追求,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先进、崇尚先进、关爱先进、争当先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周恩义1949年出生,1965年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普通一兵成长为团政治委员。1992年转业到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1997年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2002年任区委副书记,2006年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2011年3月退休后,任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参加工作46年来,无论是在部队守卫祖国边境,还是在地方做宣传思想工作,他始终牢记宗旨,忠诚于党的事业,危难之时冲锋在前,日常工作尽职尽责,是党员群众的好榜样;他淡泊名利,热爱宣传工作,职务安排不论高低,各项工作唯旗是夺,是宣传干部的好榜样;他扎根基层,服务百姓,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农民致富的好帮手,是乐于奉献的好榜样;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把理论宣讲大众化,积极践行先进文化,是工作创新的好榜样。
他的先进事迹得到了市委、省委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兴隆台区十佳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劳动模范,盘锦市业绩突出的县处级领导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辽宁省勤廉兼优先进个人。
他牢记宗旨,忠诚党的事业,是党员群众的好榜样
对党忠诚,是每个共产党员应该烙入灵魂的毕生操守,是共产党员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周恩义从1966年10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天起,无论在部队服役,还是在地方工作,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诚于党的事业,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危急时刻舍生忘死,职务变动无怨无悔,慈母去世不下火线,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的高尚品质。
1965年,他作为战士,以五项军事训练科目全优的成绩名列全团新兵第一。1969年,作为班长,他以政治优秀、军事过硬,被破格提升为连指导员。在实弹训练后引爆“哑弹”生死关头、在国防施工中排除“哑炮”的危险时刻,他总是把安全留给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
1972年秋天,周恩义所带的炮兵连在实弹射击中,一发加农炮炮弹发射后没有爆炸,成了“哑弹”,如果不及时排除,会危及附近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叫上文书董荫春、通讯员常子华和司机刘帮超,快速赶到目标区,找到了弹着点。这发炮弹重达40多公斤,已钻地两米多深,随时都有可能爆炸。一旦炸响,周围数十米内的人将粉身碎骨。周恩义立刻下令,让刘帮超、常子华撤到附近的山包后隐蔽,他和董荫春确定炮弹入地的走向后,用铁锹谨慎地挖了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见到了炮弹,他像抱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地将炮弹抱了出来,放到坑边,然后麻利地捆好了炸药,放到炮弹下。他命令董荫春撤到安全地带后,接上雷管,点燃导火索,迅速向附近的炮弹坑跑去。当巨大的爆炸声响彻山谷,弹片、泥土像暴雨一样砸到他的身上,他立刻成了“土人”。战士们冲过来,眼含着热泪和他紧紧地抱在一起。
1992年,43岁的周恩义从团政委的岗位转业到兴隆台区,担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职务连降两级,身份地位出现较大落差。区委副书记王殿元征求他的意见,他说:“我在部队28年,一直做政治思想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正好发挥作用,能够为党的事业作更大的贡献。”谈及降职使用,他坚决地表示:“在部队我是做别人工作的。请领导放心,咱是党的人,职务安排不争官大小,物质享受不争多和少。听从组织安排。”他在宣传部副部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6 年,先后配合三位常委部长开展工作,始终做到摆正位置,尊重领导,勤恳工作,团结同志,默默奉献。
1995年8月,辽河洪水袭来。周恩义拖着受过伤的左腿一瘸一拐地检查所有险工险段,日夜战斗在抗洪大堤上。老家的妹妹一连给他发来了6封电报,都是一样的内容:“母病危,速归!”周恩义16岁离家,多年来一直在外工作,和母亲相聚的日子很少。现在母亲病危,他恨不能一下子飞到母亲身边,给母亲喂口水、擦擦脸。然而,此时正是抗洪的紧要关头,防汛大堤多处套堤、民堤决口,河水水位暴涨,时刻威胁着城乡人民的生命财产。周恩义手里拿着电报,眼圈湿润,热泪奔涌……他决然擦干泪水,把电报悄悄地揣进了口袋,转身上了大堤。抗洪胜利了,他急匆匆赶回老家,可是母亲已经辞世。妹妹哭诉着说:“哥,妈在临走前,嘴里一直叫着你的小名啊!”他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感情,“扑通”一声跪在母亲的遗像前放声大哭,悲声道:“妈呀,我对不住你呀!我也想早点回来,给你老人家尽孝。可是辽河发大水,那么多老百姓面临危险,我是党的干部,不能回来呀!”
他淡泊名利,热爱宣传工作,是宣传干部的好榜样
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名利、地位,党员干部如何坚持应有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操守?周恩义说:“党的干部应该是一颗螺丝钉,不论拧到哪里,都一心为党,不求回报,不讲代价,不给组织添麻烦。”他职务多次变动,每次都义无反顾地坚守宣传岗位。他左膝半月板破碎,自己悄悄手术后仍然工作在一线。他热爱宣传思想工作,多次得到省市领导的称赞。
1997年,周恩义担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全区的宣传思想工作连续获得省市的表彰。2001年,区党政班子进行部分调整,区委副书记的岗位出现空缺,凭周恩义在区里的威望和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副书记。区里主要领导找他,让他担任这一职务。朋友们也劝他,让他换换岗位。他却坚定地推荐了年轻干部。2002年,他服从组织安排,担任了区委副书记。2006年,区委换届,副书记指数由两人减少到一人。大家认为不管是论能力,还是论业绩,他都堪当这一重任。可是,周恩义却主动找到领导,要求退出,他只说了一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他们为党工作的时间更长。”再次选择担任了宣传部长。大家不理解他的举动,周恩义诚恳地说:“我是老宣传了。只要是做宣传工作,为老百姓服务,不管职位高低,我都乐意做。区委副书记的位置是很重要,但从培养干部的角度看,让给年轻干部更合适。”时任盘锦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的李旭评价周恩义说,“很多人当官是能上不能下,周恩义是能上亦能下。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无论上还是下,都能一如既往干得那么好。”
2007年元宵节,周恩义迎着暴风雪走了4个多小时,检查完灯展情况,左腿再也迈不动了。28年军旅生涯,一次次特殊环境的抢险,在周恩义身上留下很多伤痕。35年前在一次军事演习跳越障碍时,左膝关节受伤,韧带撕裂,半月板裂开。转业时,他怀揣着六等伤残军人证。多年超负荷的工作,使他左膝的旧疾越发严重,左腿时常肿得老粗,少则一周,多则半个月,都得去医院抽出一二百毫升的积液……同志们把他送到医院检查,医生当场下了诊断:“左膝半月板断裂,必须马上进行手术!”周恩义心里早已盘算好:抓紧时间做好工作,利用“五·一”长假做手术,不影响工作。主意打定后,他拖着伤腿,奔忙在各个街道社区、乡村。4月26日,他向区委书记姜冰请假说去检查身体,悄悄赶到北京301医院。医院骨四科主任王志刚检查了他的伤势之后,告诉他半月板已经破碎,必须马上摘除!当时医院已没有空床位,周恩义做完手术,就躺在医院的走廊里。痛苦稍有减轻,就拿起本子,写起理论辅导材料。王志刚看到这一切,对前来探望的区领导大声感叹:“周恩义,铁人哪!”
周恩义工作作风扎实,雷厉风行。为了使全区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他利用休息日带领大家深入社区摸底调查,帮助基层总结经验。他总结出的“健全领导机制、强化大局意识;健全责任机制、强化阵地意识;健全考核机制、强化竞争意识;健全投入机制、强化服务意识”的工作方法,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任省委副书记的张行湘在盘锦考察工作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并把兴隆台区的模式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为了胜任工作,他每天回到家里,都要学理论、记笔记。多年的积累,他写下了60多万字的读书心得、100多万字的讲课教材。
今年,兴隆台区再一次承办了盘锦市元宵节大型文化系列活动,区领导想到周恩义连续多年负责这项工作,经验丰富,就请他做顾问。他二话没说,帮助做好活动计划、制定活动方案、选择彩灯样式、查看焰火燃放地点……
周恩义的“有为”,带出了一支优秀的宣传队伍,宣传部80%以上的同志都立过功、受过奖,宣传部连续多年被评为“文明机关”、领导班子年年被评为优秀领导班子,14名青年干部相继走上了科级和县处级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