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隐功埋名 50年甘当庄稼汉
2012年01月06日
战斗功臣的64年风雷,英雄老人的87年心路,一段光辉的历史浮出水面,一个宏大的人生渐渐显影。
前半生戎马倥偬、战功显赫,淮海、渡江等10多次重大战役都留下了他鏖战沙场的身影,一等功、特等功的勋章曾在他胸前闪耀。
如今,86岁的老人只是中原大地一个普通的庄稼汉,躬耕乐道,这样的生活他已过了50年。
他是李文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深度阅读】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是李文祥的故乡。1925年他出生在当地的一个贫苦农家,幼年丧母,为求生计在兵荒马乱中辗转奔突。1947年李文祥正式参军加入华野10纵,骁勇善战的潜质很快得以施展。“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跟敌人拼到死,就是死,也要死在阵地上!”凭着这一股锐气,李文祥屡建奇功。
1948年,在济南战役中,城墙屡攻不破的情势下,他挺身而出参加爆破队,冒着枪林弹雨,炸开了3丈多高的永镇门,7支部队从这个缺口攻进了济南城,李文祥荣立二等功。淮海战役鲁楼阻击战中,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和猛烈炮火,李文祥所在的连队殊死搏斗,最后阵地上仅剩他一人存活,他又和增援部队一起死死堵住敌人的去路。这次战役中,李文祥荣立特等功。此后的上海战役、福州战役、平潭岛战役中,他又先后荣立一等功,荣获特等人民功臣奖状、战斗模范称号。
李文祥军龄9年,最高职务也仅是副连长,却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所有的军功和荣耀都装进了一个小布包,生活归于平淡。如果不是碰巧有人掀开了这尘封的历史,就连他的女儿也不知道父亲竟然有这样辉煌的前半生。女儿问父亲:“你的小布包里是啥东西呀,让这么多人稀罕?”
2011年1月4日,新年上班第一天,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下基层调研,风尘仆仆地来到濮阳市范县走访慰问,体察民生。
简朴的堂屋里,卢书记与老人坐在了迎门方桌的两边,亲热地拉起了家常。条案上的镜框,那一幅胸前佩戴奖章、戴大盖帽的军人戎装像,是依照他35岁生日照片画的,出自福建的民间画匠之手。卢书记指着画像说:看那时小伙子多漂亮啊,年轻的少尉,戴着军功章,您可是个大功臣啊!那您后来怎么回来了?
他答:从部队转业了呀,干保卫工作。
卢书记向老人追问了一句:“您立过什么功?这几个军功章还在吗?我看看行吗?”
老人拄杖起身走进西间卧室,从桌子抽屉深处拿出了一个老旧的小布包,放在卢书记面前,白色的包布已灰黄磨损。
卢书记解开小布包四角系的结。谁知这一解,就解开了一个惊天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