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越是习惯思维认为‘不可能’的地方,越是创新萌芽生长的地方!”

    这是辽宁舰召开的第一次全员动员大会。
  主席台上,一位领导的话通过话筒,撞击着现场每个人的心:“驾驭航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面对一连串的问题,国外同行不可能将现成答案慷慨相送,怎么办?”
  全场肃然。
  “等,是不会有‘馅饼’的!等,没有任何出路和希望!”这位领导突然提高了声音,“越是没有任何经验可言,越需要我们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独立自主将一个个问号拉直……”
  接着,他动情地说:“我希望若干年以后,在座的每个人都能自豪地说,某某某是我做成的,什么主意是我出的,哪一个难关是我攻下来的……”
  按照“需求牵引、整体规划,急用先行、突出重点”,分部署、训练、管理、安全等7个方向221个课题,潜心广泛开展探索研究,辽宁舰官兵个个都成了实打实的创新者。
  皓月当空,机电长楼富强辗转反侧,睡意全无。
  令楼富强寝不安席的是航母的锅炉。辽宁舰锅炉必须先把能直接启动的锅炉启动,当这些锅炉的气压升到某一数据时,才能启动其他的锅炉。
  一个月前,楼富强向有关专家提出质疑,得到的答复是:“原设计就是这样,不能动!”
  楼富强不甘心,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他心中升腾,他再次提出:“能不能想想办法?”
  对方无可奈何地说:“不可能!就是有,可能性也很小!”
  “许多创新成果,恰恰是在突破这‘可能性很小’中产生的!”楼富强抱定,“越是习惯思维认为‘不可能’的地方,越是创新萌芽生长的地方!”
  不轻易相信“不可能”,楼富强揪住这个问题,没日没夜地忙开了。
  楼富强成功了。他成功降低了锅炉启动蒸汽压力,装备安全性能提高的同时,启动时间大大缩短。
  专家们不无感慨地说:“蒸汽的气压这么低,锅炉依然能启动,作为研制者,我们都没想到!”
  创新,让舰员们总能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问题。
  那一天,坐在密密麻麻的管道中,刘辉惊呆了:这么多机组的冷凝水,竟只有一条管道、一个阀门,如果冷凝水阀门或者管道发生内漏,将会使海水进入炉水!
  “辅机冷凝水系统设计不科学!”想到这,刘辉不寒而栗:“会不会是自己把管路图画错了?”爬进机舱,刘辉拿着手电筒摸上摸下,几天的连续奋战后,结果还是一样:“系统设计存有隐患!”
  事不宜迟,刘辉铺开管路图,连夜拿出了一份改进方案,并将改进的图纸画好。
  第二天,面对厂方专家,刘辉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不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已经试验过很多次了!”厂方专家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就在专家认为“根本不可能”之际,某号机冷凝水管发生了海水渗漏,幸亏发现及时,才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这场虚惊,让厂方吓了一跳。事实面前,专家们心服口服,根据刘辉的设计,对冷凝水阀门进行了改进,消除了设计缺陷。
  创新,总能让有心人做成别人没做成之事。
  那天,落日的余晖消退殆尽,劈波斩浪的辽宁舰进入第一次夜航。
  驾驶室内,航行值更的职手们皱起了眉头。此刻,在他们面前的挡风玻璃,俨然是一面面不折不扣的平面镜子,乱七八糟地反射着室内众多电子显示屏的荧光,令人眼花缭乱,看不清窗外的海面。
  驾驶室内反射的荧光,成为制约夜航安全的一大“瓶颈”。厂方专家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操舵的士官向虎踞与这一难题较上了劲。
  茶不思、饭不香,找资料、比材质……他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有心人总有新发现。带着满腹的问题,向虎踞打的去驻地图书馆找资料。透过车窗,他清楚地看到外面车流如织,但却看不到那些车内的人。
  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因为,那些车的玻璃上贴有一种偏光、滤光的薄膜,导致里面的人能看清外面,而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
  这让向虎踞眼前“灵光一闪”,他欣喜若狂,冲着司机说:“不去图书馆,去汽车美容店!”
  在汽车美容店,向虎踞买了各式各样的玻璃贴膜,囊括了店内的所有品种。
  回到航母上的向虎踞,迫不及待地等着夜幕的降临。
  天终于黑了,向虎踞像个孩子似的笑了。在他面前,有一种贴膜罩在各种值班的电子屏幕上,驾驶室玻璃上的反射荧光立即就不见了,而值更人员却可以清晰地看到电子屏幕上的显示。
  舰长听说后,立即采纳了这一办法。如今,辽宁舰的驾驶室和飞行塔台里的所有电子屏,都用上了向虎踞的“发明”。
  航母是最大的水面舰艇,数千号人战斗生活在上面,看似寻常的吃、住、行、医都成了不小的问题,保持良好的战备生活秩序是一个大课题。为管好这个“海上城堡”,创新在辽宁舰上无处不在。这里,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系统、每一个战位,都可以告诉你一个甚至几个创新的故事——
  针对航母系统庞大复杂、管理难度大,官兵们把现代企业管理的“6S”理念(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引入日常管理之中,用可视化、标准化、程序化、愚巧化的方法,巧妙地把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分解细化,化解了管理难题。
  航母安全防范压力大,如果单靠安全部门几十个人,每人就是长出“三头六臂”也难以招架。借鉴现代城市管理方法,他们将舰艇分为25个区,按专业划分责任区,边缘叠加,不留漏洞,把辽宁舰这个“海上巨无霸”管理得井井有条。
  就连就餐如何安排?衣物如何清洁?洗脸毛巾怎样拿、怎样拧、怎样放等生活细节,都融入了官兵们的创新智慧。
  统计显示:接舰以来,该舰官兵先后提出各类改进建议近4000项。仅航空部门信息班战士李学良,一人就提出合理化建议70余项,其中33项被工业部门采纳,14项被列为后续装备改进参考意见……

    “我很清楚,选择这一专业,无疑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

    共和国第一代航母舰员,是“红地毯上的负重者”,在顶着“第一代”耀眼光环的同时,面临着更高的风险、更多的艰苦。
  2010年2月的一天傍晚,正在参加接舰培训的楼富强,家中突发火灾,母亲被烧伤,转往省城医院急救;父亲一着急,心脏病又犯了,晕倒后进了抢救室。
  楼富强赶到杭州,他流泪了:年迈母亲伤得很重,换药时,都可以看到骨头……而躺在另一家医院的父亲,同样需要24小时陪护。
  一边是期待照顾的双亲,一边是航母接装培训的关键时刻,楼富强为难了。
  权衡再三,他把在舟山的妻子叫过来照顾父母,自己抽身赶回部队。
  11岁的女儿只身一人留在舟山上学,常常半夜哭着给他打电话:“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一个人在家好怕……”每当这时,他只能安慰女儿:“孩子,你要勇敢……”
  楼富强面临的困难,舰上很多人都遇到过。像他这样,父母、老婆孩子一家三地的官兵在该舰占到70%,而全舰已婚的官兵几乎是百分之百和家属分居两地。
  官兵们说:“海军各级对我们挺关心的!”记者了解到,围绕妥善解决接舰部队实际问题,有关部门出台了一揽子特殊政策和措施,对家属随军、住房保障、子女上学入托、看病就医等,都给予了政策倾斜,办了一系列实事好事。
  尽管这样,但多数舰员个人或家庭,还是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难,这样那样的难处。他们告诉记者:“组织上挑选我们来干航母,是最大信任和最高褒奖,再困难我们也要坚守战位!我们不能辜负了‘第一代航母人’这个荣誉!”
  任何时候都记着自己是第一代航母人,越是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越能展露出最刚强的脊梁。
  航母飞行甲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而在甲板上放飞舰载机的起飞助理,被称为“刀刃上的舞者”,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
  舰载战斗机疾风闪电般的离舰瞬间,隐藏着许多令人心悸的“一旦”——
  一旦舰载机偏移起飞跑道,巨大的尾喷,可把挨得最近的起飞助理吹到海里;一旦高达上千度的尾喷流扫到人体,鲜活的生命,瞬间即被灼伤而致死;一旦被吸入进气道,活生生的人立即就会粉身碎骨……
  诸多的“一旦”,曾一度让有的领导心里直打鼓:选拔起飞助理必须是本人自愿,不是自愿的一律不予考虑。这些潜在危险,会不会给选拔起飞助理带来影响?
  然而,事实很快消除了他们的担心。
  第一批选拔3名起飞助理的工作启动后,几乎每一个舰员都跃跃欲试:“从国家的需要来说,这是中华民族前无古人的事业,总要有人迈出这一步。作为航母第一代舰员,我们比其他人更有条件。”
  层层挑选,反复比较,最后,舰领导圈定了6名人选,并组织“一对一”的谈话确定最后人选。
  陈小勇单独坐到了领导面前。
  “这可是个危险的专业。”举目对视,领导不无忧虑地说:“国外航母甲板上,无一例外地出现过意外……”
  闻听此言,陈小勇站起身来:“我知道!自1986年以来,仅某大国就有28名起飞助理牺牲在战位上……而且,我们的舰载机还在试验阶段,面临的风险,远远超过外国的同行。我很清楚,选择这一专业,无疑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但,这一职业风险决非超级大国的军人才敢冒!”
  “在我心中,祖国的需要,永远是我抉择天平上至高无上的砝码。”陈小勇越说越激动,“既然忠诚是对祖国的最高承诺,那么,请组织让我将忠诚写满我军旅的每时每刻……”
  “多好的干部啊!”领导的双眼湿润了,在陈小勇的姓名后,画了一道重重的“√”。
  陈小勇是家中的顶梁柱,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一直对父母和妻女隐瞒自己从事的工作。
  然而,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2012年11月23日,随着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实现完美起降,陈小勇“露馅”了。
  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无论是对飞行员,还是对全体舰员,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舰、机、人,任何一方面出现一个小差错,后果都不堪设想。
  那天一大早,陈小勇和战友们肩并肩排成横队,对飞行甲板异物进行拉网式排查。他们一寸一寸地向前挪动,生怕留下一丁点的杂物。在高速状态下,任何一粒小石子,都有可能对舰载机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在官兵的操纵下,行进中的辽宁舰出奇地稳,水杯内的水纹丝不动。9时08分,伴着刺耳的轰鸣声,首架歼-15战机迎面飞来。随着“嘭”的一声,陈小勇的眼前,米黄色的战机呼啸而落,精确钩住阻拦索,稳稳地停了下来。
  “这是我军战斗力建设进程中又一新的历史坐标啊!从这一刻起,我们的航母就是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了!”陈小勇兴奋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3个小时后,歼-15战机准备起飞了。“看我的!”身为起飞助理的陈小勇在战位摆好了架势。
  加力!加力!再加力!淡蓝色的尾焰呼呼作响,航母甲板微微颤抖。陈小勇和另一名起飞助理同时挥动右臂,指向右前方,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战机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舰艏滑跃甲板,呼啸升空……
  “咔嚓!”“咔嚓!”……他们潇洒的“凌空一指”,永远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成为引发“航母Style”的原型。
  随着“航母Style”引爆网络,走红全国,反复端详网上“航母Style”的原型照片,妻子既高兴又不安地给陈小勇打来电话:“你老实跟我说,我怎么越看越觉得‘航母Style’的第二个人就是你啊!”
  陈小勇静静地说:“旁边还有我最好的战友呢……”
  电话那头,妻子一脸泪水。
  总有一种精神淬火铸就,总有一种责任令人警醒,总有一种使命义无反顾,总有一种信念催人奋进!
  2013年元旦,舰岛主桅杆上悬挂的国旗,呼啦啦地随风招展。面对全舰官兵,回顾曾经的酸甜与苦辣、光荣与梦想,舰长张峥亮开了嗓子:
  “回首过去,我们理应自豪;展望未来,前方的路还很漫长!我们必须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大力弘扬忠诚使命、报国强军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遵循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团结奋斗、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再接再厉、奋发进取,为航母的建设和发展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让航母梦强军梦强国梦,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放飞!”
  大海潮起浪涌,永不安静……
  航母起航,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正向着新的航程。(来源:中国海军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