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温暖上演现实版“桃姐”的故事
2013年07月05日
香港导演许鞍华拍摄的《桃姐》,讲述了一名保姆在雇主家“服役”60年,中风后被少爷反过来照顾的故事。而在广西柳州,也在温暖上演着现实版“桃姐”的故事,一位无依无靠的老人在丈夫去世后,被她曾经带大的孩子接回家,当母亲一样赡养。
这位“桃姐”名为董少兰,今年84岁,如今跟着曾被自己带大的孩子李永忠一家生活,住在广西柳州市柳北区柳报花苑里。
7月3日,李永忠妻子何金梅(右)给董少兰患有风湿的脚擦药酒。
(新华社发 黎寒池 摄)
小居室深藏大感情
李永忠的家不大,是一套60多平方米两房一厅的小居室。其中一个房间并排摆着两张床,小的那张是大孙子的,现在外地上大学;大的那张则是董少兰的。“家里条件有限,只好挤一挤。”李永忠的妻子何金梅说,自己帮人做家政,丈夫是司机,家里并不宽裕,房子还是2003年向人借了几万元买的:“不过总比以前好,以前租住文化大院的房子更小,奶奶只能与孙子分睡高低床。”这家人生活并不富裕,为何还要负担一位与自己没有血缘的老人呢?何金梅笑了笑:“谁没有老的时候?奶奶没有亲人,大家一起住,只是多把米
过了一会,董少兰散步回来。老人穿戴整洁,精神矍铄,一口气爬上8楼,既不出汗也不喘大气,身体十分硬朗。但何金梅还是忍不住说:“奶奶,这么高楼,不要总下去啊,爬上来辛苦。”“不行,我每天都要出去走走,不想闷在屋头。”“婆媳”二人一边说笑,一边招呼记者喝茶。
“旁人问我们的关系,我就告诉他们,这是我儿子媳妇。”董少兰说,“儿子”阿忠很忙,总在外面跑,“媳妇”何金梅对她很好,她有时风湿关节痛,何金梅还半夜起来帮她擦药。“本来我在家还可以带带小孙子,现在小孙子5岁送了全托,我就闲了。”
“奶奶”就是亲人
董少兰身世凄苦,原是广东顺德人,因为战乱逃到了南宁,却又被人卖到了靖西,有过惨痛的经历。之后才结识了后来的老伴,但两人一直未有儿女。李永忠9个月的时候,母亲生病住院,其家人就把他托给了已50岁的董少兰照顾,每个月支付一些费用。
当时父母将李永忠寄养在董少兰家只是权宜之计,但李永忠的母亲病情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母亲病好了,李永忠已经特别依赖董少兰不愿回家了。“他父母工作也忙,放学回家也没人给他做饭,送回去几次他都又跑回来,我也不忍心,这样一带就带到了初中。”董少兰说,李永忠小时候不懂事,总叫她妈,“我就跟他讲,我不是你妈,是伯妈。”后来李永忠长大了,有空也常常来看她,把她当成了一家人。李永忠与妻子刚谈恋爱的时候,也常带她去看望老人。“我就觉得奇怪,怎么他有两个妈?”何金梅说,后来才知道两人有这么一层关系,此后对老人特别上心,“我家是农村的,在柳州也没什么亲人,就把奶奶当成了亲人。”
他们就是一家人
1994年,董少兰老伴患喉癌去世,已经75岁董少兰的天就像塌了一样。她没有收入,没有子女,甚至房子也是老伴与前妻的孩子的,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李永忠夫妇闻讯立即赶到医院,看到董少兰悲痛的神情,何金梅搂着她,对她说:“奶奶,你就跟着我,不要嫌我穷,只要有我一口饭,就有你一口。”
董少兰哭了三天,何金梅就陪着她睡了三天:“老人太孤独,又伤心,我怕她想不开。”为了博老人一笑,那年过年,何金梅带上董少兰去柳州照相馆花了50元照了一张全家福。那时候她还在大南门菜市摆水果摊,50元钱对她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他们甚至商量着把大儿子过继给董少兰做孙子。
何金梅和李少忠为董少兰所做的一点一滴,都让她感到格外温暖。如今10多年过去,他们就像一家人。
“我公公婆婆就住在对面街,婆婆见我们对奶奶这么好,还有点吃醋,问我们到底谁是亲妈。”何金梅说,逢年过节,两边老人都过来吃饭,那才叫热闹。
落户圆老人心愿
虽然董少兰从来不提,但何金梅总能看到老人家眼里偶尔的感伤,虽然所有的人都以为我们是一家人,但她心里面总是不安,怕我们什么时候就不要她了。”何金梅说,为了让老人踏实,她想把老人的户口落到自己家里来。
然而办户口谈何容易?当年何金梅为给老人办“五保户”,几乎跑断了腿,这次就更难了。老人的户口目前空挂在另一个当年带的孩子家,对方希望把她的户口迁出,她也想让老人落户到自家,但一个在城中区,一个在柳北区,加上没有血缘关系,她跑了很多年,都没有办下来。“每次我去社区,人家都会问,她是你的什么人?每次我都要重新讲一遍,讲得口水都干了,他们还难以置信。”
最近,经过多方努力,夫妇俩终于完成老人的这个心愿,把老人的户口落到自己家里来。李永忠说:“只有这样,老人才认为成了真正的一家人,才觉得安心。”(大恩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