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高位截瘫者王焕明:万元善款全部转捐

2013年02月25日

    2月20日,中国青年报以《三十个月不停挤压“生命气囊”——二十多人爱心接力帮高位截瘫者“呼吸”》为题,报道了家人亲友自制简易呼吸机帮助辽宁省本溪市高位截瘫患者王焕明“抱球”送气延续生命的故事。2月21日,一份惊喜降临王家,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送来了价值20万元的呼吸机。在获得了呼吸机后,王焕明一家决定将近期收到的全部捐款转捐给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

    2010年8月23日,王焕明离家外出时,因为楼道的光线太暗,他一脚踩空摔在了楼梯上,导致颈脊髓完全损伤。医生为他做了手术,不幸的是,王焕明从此便高位截瘫,颈部以下完全丧失了功能,甚至再也不能够自主呼吸失去了自主呼吸的能力,只能依靠呼吸机吸取氧气维持生命。但是由于家庭无法承担每天六七千元的住院花费,家人只能选择用人工“抱球”方式代替呼吸机,“抱球”就是用一个类似塑料球的气囊,一边接到氧气瓶上,另一边接管插入肺部,靠人的双手挤压气囊把氧气送进肺里。每天24小时不能停歇,这个生命气囊一转就是30多个月。

    几年来,王焕明的妻子代玉华和女儿王智很少有休息的时间。好在亲戚几乎每天白天都来到王焕明家,帮忙“抱球”,哪怕只有半小时,也能让娘俩休息一会。王焕明的朋友、工友、楼上楼下的邻居,更是抽空便到他家来帮忙。

    王焕明的事情经中国青年报报道后,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送来了价值20万元的呼吸机。在获得了呼吸机后,王焕明一家决定将近期收到的全部捐款10000多元转捐给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

  有了呼吸机,王焕明一家的生活明显轻松了不少。呼吸机运行稳定,代玉华母女也松了口气。本以为有了爱心呼吸机,晚上就可以歇下来好好睡觉,可是母女俩却没有睡意。

  “一小时就醒一次,还想着挤压塑料球呢!”母女俩说,这种幸福的感觉还需要慢慢适应。

  有了呼吸机的夜晚,母女俩几乎聊遍了家里所有的记忆,从小时候一家人出门旅游、女儿王智的婚礼,到王焕明高位截瘫后的一个个日夜……

  呼吸机运行稳定,王焕明手指上监测仪显示的血氧量和心跳指标相当于优秀运动员的脏器功能。这让王智坚定了爸爸总有一天能自主呼吸的信心。

  王焕明一家的境遇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全国各地都有好心人鼓励他们。王智电话不断,接到短信超过600条,还有好心人捐款并推荐医生。

  目前已经有33人向王智的账号捐款,总计1.2万多元。现在,王焕明已经用上呼吸机,这些捐款怎么办呢?

  因为无法一一查清捐款的好心人,王焕明一家决定将全部捐款捐赠给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他们希望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帮助更多的人,“爱不能独占,需要传递。”

  “我们一家人的梦想就是能有一台呼吸机,现在已经有了,这些捐款就不能要了。”王智说,虽然家里因为父亲的病已将房子抵押了出去,还欠下不少外债,但是自己坚信通过双手一定会还清这些债务。

  王智发出微博:“感谢所有好心人,我爸已经用上呼吸机,这些天,太多人给了我力量,不少人也捐款给我,既然呼吸机已经拿到了,大家放心,我所得到的捐款,会如数捐赠给思源工程回报社会……”

  呼吸机用上后,代玉华把这个好消息挨个儿告诉了爱心“抱球”团队的成员。“大伙两年多来一直都没好好地休息过,我昨天挨个儿打电话,告诉大家这回都‘下岗’了。爱心‘抱球’团的不少人都没有退休,有的还是三班倒,很辛苦。”

  “这两年多都习惯了,要是隔几天不过来摁球,还觉得缺点啥了。大伙会没事儿就过来看看,陪老王聊聊天,帮这一家人打打下手。”爱心“抱球”团的赵增发说。

  “幸福来得太突然,你看现在他坐着,我收拾收拾屋多好,就像他没出事前一样。这些好朋友我们永远不会忘,这个家永远为他们敞开大门。”代玉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