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邵秀景33年悉心照顾重度残疾弃婴
2013年01月28日
在科技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今天,并不缺少精英和大师,也充斥着奢华与高贵。但触动我们心灵最柔软地方的,却往往是普通人那份感天动地的善良。母爱齐天,母爱如海。当一位母亲“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母爱施于被遗弃的生命,面对苦难报以微笑时,我们的社会就拥有了坚强的道德基石!——首届“十大青海好人”邵秀景颁奖词
有一种爱,不需要记住,只需要默默奉献;有一种爱,不需要理解,只需要我们尊重。在夏都高原上,有一个名字,她同好人一起深入我们的内心。她叫邵秀景,世上最好的妈妈。
在青海乃至全国,说起邵秀景和她儿子的事迹,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她的事迹一遍又一遍流淌进我们的心怀。
一个特殊的家庭,经历了世间少有的苦难,也凝聚着人间最真的情感。
两间不大的房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的电器是一台黑白电视机。屋子中央的火炉烧得正旺,整个房间暖暖的。躺在床上的杨林,看着养母邵秀景忙碌的身影,心里也暖暖的。
忙完手中的活,邵秀景坐在杨林的床边,开始给患有脑瘫的他捶腿、捏胳膊。杨林孩童般清澈的眼睛望着母亲,笑得很开心。邵秀景没想到,这样的日子竟然过了33年。33年来,躺在床上的杨林在她眼里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想到这些,她仿佛回到了33年前的那天。
1979年,新婚不久的邵秀景跟随丈夫杨宪印从河南漯河老家来到青海。就在那一年,两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一家医院发现一名弃婴。看到被遗弃的孩子,他们想都没想就抱回家了,起名“杨林”,寓意杨树成林。
孩子抱来8个月后,被检查出脑瘫,医生说最多活不过7岁,邵秀景听完大夫的话,泪水洇湿了丈夫的肩膀。“太命苦了,亲生父母嫌弃他,我们不能不管他。”
邵秀景抱着杨林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直到自己的儿子出生,也没能治好杨林的病。曾为杨林治过病的几名医生都说,孩子的病肯定治不好,而且活不过10岁。邵秀景的倔劲上来了,她对丈夫说:“孩子能活多久,我们就养他多久!”杨林6岁时,邵秀景的亲生儿子出生了。孩子还没有断奶,夫妻俩作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把小儿子送到河南老家的大姐家照料。这样,既有精力和时间照顾杨林,也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
一个被遗弃的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就要面对苦难,可他拥有比亲生母亲更好的母亲。
不幸的杨林,又是幸运的。
时间在指缝间悄悄溜走,被医生断言不可能活过7岁的他,如今已经33岁了。杨林一刻都离不开人,邵秀景就时时守在他身边。渐渐的,习惯被妈妈呵护的杨林,有任何需求都拒绝邵秀景以外的人插手。杨宪印能为妻子分担的,除了提水、砍柴,就只有拼命上班赚钱,支付带杨林四处求医而增加的医药费。
“老伴心软,眼泪多,但内心坚强。”杨宪印说。多年来,从最初参加工作的几十元工资到后来下岗后四处打工,尽管经济收入没有保障,但妻子没有任何怨言,她背着孩子挖野菜、捡废品,以顽强的意志撑起了这个苦难的家。
高原古城西宁的北郊,一位老人背着蛇皮袋流连于早市,捡拾被丢弃的菜叶,瑟瑟寒风吹乱了她的满头白发。33个春夏秋冬,她从年轻俏丽的小媳妇变成了体弱多病的老人,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全部倾注到脑瘫养子杨林身上。33年的风风雨雨,她往来穿梭于医院、家和菜市场,千里之外的中原老家渐渐成了梦里难以触及的影子。
一位平凡的老人,抚养脑瘫弃儿33年,用她温暖而坚定的双手托起了生命的重量。
“今天我包了牛肉馅的饺子,也给你们做了些,趁热尝尝吧。”邻居洪建华边说边将一小锅饺子递给邵秀景。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发生,邵秀景的邻居们经常看望杨林,给他送衣物、陪邵秀景夫妇聊天。在邻居们看来,这样的母亲值得每一个人尊敬。
面对大家的赞誉,邵秀景很不习惯,她说:“我做的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
正如这位平凡的老人所言,她用温暖而坚定的双手托起了生命的重量。
夜里躺的时间长了,杨林会四肢僵硬,邵秀景就不时地帮他翻身。所以,多少年来,她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杨林的舌头不能动,喉管不能吞咽,每顿饭要吃一个半小时左右,邵秀景每天做好饭先给杨林喂,自己把凉了的饭热热再吃。孩子大小便时,夫妻俩就在地上铺上报纸,让孩子方便,之后再清理屋子。
邵秀景性子要强,好面子。可她长年累月地拾废品、清理杨林的大小便,从没穿过一件新衣服,更难除去身上难闻的味道。背着杨林拾菜叶的时候,很多人看不起她,一见就躲开,有些摊主怕影响生意,远远地就轰她走。“那是我感觉最难的时候,生活多苦都行,被人看不起最伤心啊。我暗暗鼓励自己要想开,我做事公开坦然,要坚强活下去,孩子没我不行。”
“我们这辈子没干成啥事,但不亏心,也不会后悔。唯一的愿望就是等老得动不了的时候,福利院能接纳杨林,让他继续活下去。”说完,邵秀景轻轻擦掉杨林嘴角的口水,慈爱地看着他们夫妇付出一生时光守护却永远喊不出一声“爸妈”的孩子。
一位普通的妇女,为什么会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当是仁义、互助和友爱。
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深深感动了我们。她的家庭不富裕,但她用无微不至的关爱将患有脑瘫的孩子养育了33年。她虽然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但言必行,行必果,用别人无法想象的毅力,不离不弃。
邵秀景的感人事迹引起很多读者的关注,也引起多家媒体相继采访报道。她买不起电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网络,但她这段不平凡的故事被热心网民传到网上,让人熟知。她家乡的媒体《漯河日报》的记者从网上了解到这一消息后,来到青海采访。
杨林喜欢晒太阳,邵秀景和丈夫就推着轮椅让儿子沐浴阳光,这也是邵秀景一天当中最轻松、最快乐的时候。邵秀景说:“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再想想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时光飞逝,年过花甲的邵秀景不知道自己还能照顾杨林多久,但是对孩子的爱历久弥坚、无怨无悔。(来源: 西海都市报 祁万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