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上海义工周丽娟:12年的“爱心长跑”

2012年08月22日

    周丽娟,上海嘉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经理,“周丽娟义工服务队”队长。12年前,读高一年级时,她结识了龚瑞贤和夏玉莲这对身患残疾、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从此,周丽娟开始了她的“爱心长跑”。请听她讲述的故事:

周丽娟(中)当选“感动奉贤十大人物”之一

  结缘半生

  12年前,我在读高一,跟随学校志愿者服务队来到社区敬老院,认识了龚瑞贤和夏玉莲老人。这对老人身患残疾,无依无靠。

  当时我就暗下决心:要照顾他们,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一定要让他们开开心心地过完下半辈子。

  高中三年,无论学习多忙,我都坚持每天上门照顾龚瑞贤夫妇。有段时间,两位老人不适应敬老院的生活环境,又回到原来生活居住的地方。从此,每天学校晚自习前,我都提着热水瓶往返于老人家与茶馆之间,为老人送热水;在破旧厨房间里,我学会了熟练地炒菜、洗刷碗筷。平时,我总是省下零花钱买些新鲜的时令蔬菜水果,给两位老人尝个鲜。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也许当年大家都没有想到,一次普通的中学生志愿服务,居然让我跟素昧平生的二位老人,成为彼此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亲人”,从此结下了不解的半生亲缘。

  爱有接力

  周围的人都说我是热心肠。我特别喜欢帮助别人,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人家有困难,我都会毫不犹豫提供帮助。我能这样,完全是家庭教育——我的父母都是心地特别善良的人,他们总是助人为乐,并以此为荣。

  因为有这样的父母,我跟龚瑞贤夫妇的“半生亲缘”,才有了爱心接力。那年,我高中毕业后,光荣入伍。临走前,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悉心照顾了三年的龚瑞贤夫妇。我反复叮嘱自己的母亲,有空多去老人家看看,帮助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于是,我的母亲也成了一名志愿者。

  在我服役的两年时间里,时刻惦记着两位老人,只要一有空就打电话询问老人的生活、身体情况,并嘱咐老人安心养病,有什么需要可以告诉我的家人。为老人添置营养品,为老人添置的衣物,时常到家中探望——我的志愿者母亲,的确做到了这些。是的,我和母亲心里都有数:这两位老人,因为没有亲人,所以更需要亲情呵护。

  我结婚后,同样身为军人的丈夫也加入到了照顾龚瑞贤夫妇的队伍中来,帮我分担照顾两位老人的重任。

  义无反顾

  如今,我在上海嘉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并走上行政管理岗位,工作忙了,但照顾老人事从不耽搁,龚瑞贤夫妇有事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我。

  一次,龚瑞贤病了,消瘦得厉害。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求陪同老人就医,老人既怕花钱又怕给我添麻烦,说什么也不肯去。我几次三番地恳求,老人才让我陪着就医。幸亏及时诊断治疗,避免了并发症。

  有一次,夏玉莲头部意外砸伤。那时正值天热,老人的头皮结起了厚厚的痂,十分难过,敬老院的护工也犯了难。怎么办?这点事难不倒我。我为老人剪了一个清爽的短发,仔细把头发洗清爽,再吹吹干,老人顺利地度过了恢复期。

  还有一次,龚瑞贤一时想不开,离家出走。夏玉莲急坏了,赶紧给我打电话。当时,我正怀着身孕。我去派出所报了案,然后出门寻找,直到在路边找到老人,我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为了给生活窘困的两位老人争取各方补助,我四处奔波。有的人很不理解,问:你与老人非亲非故,这么卖力,到底图什么呢?

  面对这样的误会,我哭过,擦干眼泪后,我依然继续照顾这两位老人。每当老人们和我谈及百年之后的事情,都忧心忡忡。我总是对老人郑重承诺:“你们就是我的亲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义无返顾地照顾好你们。”

  相关链接

  2009年5月,以周丽娟名字命名的青年义工服务队成立,通过建立QQ群,招募优秀青年义工。目前,义工队伍从原先的7人发展到57人,从原先单一的服务对象扩大到社区独居老人,从原先面向奉贤钱桥地区招募志愿者到现在面向全区招募。今年,周丽娟义工服务队更是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房屋征收中的困难群体,帮助困难家庭搬家安置、打扫卫生,做好他们在过渡期的帮困救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