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16年爱心接力 蚌埠市民热情助困

2011年12月14日

    12月10日晚9点27分,一列发往革命老区延安的K560次列车从蚌埠站缓缓开出。尽管冬夜清冷入骨,踏上回家旅程的陕西小伙王建飞、王小飞兄弟俩心里却格外温暖。一个月前,兄弟俩从革命老区陕西佳县出发,带着6吨滞销的红枣,心急如焚地赶到蚌埠。如今,在蚌埠众多热心市民的帮助下,大红枣销售一空。

全国道德模范李玉兰(右一)帮助王建飞兄弟(右二、右三)卖枣

  不远千里来求助

  16年前,蚌埠市民于素凤夫妇资助了一名陕北女孩,直到她大学毕业。前不久,这名陕北女孩的两个弟弟从老家运来6吨红枣,请于素凤夫妇帮忙销售。

  11月30日,记者在于素凤的带领下来到蚌埠东站附近的一间仓库,看见来自陕北榆林佳县螅镇的王建飞、王小飞兄弟俩正在整理成箱的大红枣。他们告诉记者:实在没有办法了,今年黄河滩枣大丰收却卖不掉。11月18日,兄弟俩从家里租了一辆车,花了7000元运费,将自己和亲戚家共6吨大枣运到蚌埠,“与外界没啥接触,只认识资助姐姐的好心阿姨于素凤。 ”

  据于素凤回忆,1995年她从《家庭之友》杂志上看到陕西贫困女童的资料,就和丈夫商量资助一个女孩,这便是陕北佳县的王艳飞。这期间,她和丈夫去看过女孩一次,女孩家住的是窑洞,全家收入来源就是枣树。后来,王艳飞的父亲在冬天被屋檐上掉下来的冰凌砸伤致死,母亲随后改嫁,无奈之下,17岁的王艳飞准备辍学打工。得知王艳飞家庭的不幸,生活拮据的于素凤决定资助小艳飞直到大学毕业。

  2003年,王艳飞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在江苏昆山成为一名教师。在姐姐的帮助下,王建飞考上了新疆职业技术学院,小弟弟王小飞成为一名厨师学徒。王艳飞结婚时,于素凤两口子作为娘家人参加了婚礼,平时处得就跟一家人一样。

  爱心涌动,市民购枣

  王建飞兄弟的突然到来,让于素凤有点不知所措。“两个孩子不远千里找到我,咋能不管?”于素凤说,兄弟俩每天蹬着三轮车到处叫卖,但销售并不理想,为了帮帮他们,于素凤四处求人,但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只卖掉几百斤。

  蚌埠市公交司机孙文明得知兄弟俩卖枣的遭遇后,发动亲朋好友一起购买,短短两天时间,就购买了10多箱大红枣。感动之余,王建飞兄弟拨通了当地媒体的市民热线,感谢孙师傅的义举。令兄弟俩没想到的是,此事一经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市民纷纷要求献爱心,帮助来自革命老区的孩子。王建飞的手机成了“大枣热线”。

  12月2日,当地媒体《淮河晨刊》帮助王建飞兄弟组织了一场爱心售枣活动。活动第一天,上百位市民等候在现场,排着长队购买大红枣。这样的场面,让王建飞始料不及。由于备货不足,弟弟王小飞蹬着三轮车来回拉货,累得满头大汗,又怕购枣的市民久等,不敢休息。蚌埠出租车爱心车队驾驶员见状,纷纷义务帮助小飞拉货。蚌埠交投集团下属车队还利用出租车GPS信息共享平台,互相传递信息,呼吁大家都来帮助陕西小伙。

  市民购枣热情高涨,王小飞拉了三四趟,都被抢购一空。有的市民直接打车找到王建飞的仓库,搬了两箱大红枣后,又打车返回,路费都比购买枣子的花费还多。

  活动接连举行两天,场地需作他用。这时,全国道德模范李玉兰立刻向兄弟俩伸出援手,主动邀请兄弟俩在自家饭店门口摆摊卖枣。适逢降温降雨,60多岁的李玉兰拖着病弱的身体和家人坚持与小伙子一起卖枣。中午的间隙,李玉兰还为兄弟俩准备了热菜热饭。王建飞看到李奶奶的双手冻得通红,忍不住搓起李奶奶的双手。“奶奶,我帮你暖暖。”李玉兰的脸上笑开了花。

  市民张先生买枣后,看见小伙子穿着单薄,又回家找来两件棉衣和一条裤子。 89岁的何玉政大爷和82岁的周昭大娘,拄着拐棍赶到先前的活动地点,一打听才知道,卖枣的地点换成李玉兰饭店了,又辗转来到这里,每人买了两包红枣,还鼓励小伙子自立自强。

  为了给市民提供品质优良的红枣,活动那几天,王建飞兄弟俩每天晚上都在仓库忙活到次日凌晨两三点,他们一箱一箱地分拣,拣出了四五百斤途中压坏的枣。王建飞觉得只有这样才不愧对市民的热心肠。5天下来,王建飞与王小飞带来的红枣很快就要销售完了,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红枣送给孤残儿童

  “枣子虽然快卖完了,但那么多人帮我,我不能一走了之,也应该献一份爱心。 ”王建飞说,姐姐打电话让兄弟俩回报珠城市民,正好与兄弟俩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就和蚌埠市社会福利院联系,将价值2000多元的枣子送给孩子们品尝,以表达全家人的感激之情。

  12月6日上午9点,在该市万隆示范车队帮助下,兄弟俩将近400斤大红枣送到蚌埠市社会福利院。

  在现场,兄弟俩和“的哥”“的姐”们将红枣捧给孩子们,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该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宋学刚说,这是福利院成立以来首次收到意义特殊的爱心食品,为此福利院给王建飞兄弟发放了捐赠荣誉证书,以致谢意。

  就要离开蚌埠回家了,临行前,王建飞兄弟俩告诉记者,这些天来,无数市民来买他们的枣,“有步行的、骑自行车的、坐公交车的、开汽车的,特别激动! ”说着,兄弟俩热泪盈眶。他们说一辈子都忘不掉热情的蚌埠人民,“打电话和姥姥姥爷说了在蚌埠的情况,他们都哭了。 ”

  兄弟俩将遇到的好人好事都记录在小本上,准备回去后与家人和乡亲一起分享。 “我们不能一一回报那么多帮助过我们的人,我姐弟仨就以这样的方式向社会表达我们的感恩吧! ”(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