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折翼天使”的妈妈——记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培智学校老师王渭仙
2013年09月03日

 

    昨天(9月2日)是全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回顾炎热的暑假,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培智学校有一位“折翼天使”的妈妈始终如一的关爱着一群特殊的“孩子”。

    在县城边上的詹家镇,龙游培智学校新校区的建设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按照计划,9月更名为泽雅学校的培智学校,就要从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志棠搬到这儿。新校区的环境要比原来好得多,王渭仙和她的学生都对这个新家充满期待。

  20年前,王渭仙第一次走进了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她的角色是老师,是妈妈,也是护士。一般人很难想象,为了教会一个孩子刷牙、洗脸,她要付出多少努力;教会之后那份雀跃,又为何让她开心一整个晚上。王渭仙也曾有过桃李满园的梦想,但走上特教路以后,她说:“我更希望看到我的学生能够生活自理、适应社会甚至自食其力。他们是‘折翼的天使’。”20年来,王渭仙教过150多名智障学生。现在,很多培智儿都亲切地叫王老师“妈妈”。王渭仙也说,她早已把这些“折翼天使”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培智学校的第一位老师

  王渭仙今年52岁,初来培智学校时,她才30出头。

  1993年,县里准备在志棠新宅小学办一个培智班,正在选老师。因为县里缺乏特教老师,一直在农村小学教书、工作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王渭仙成了最好的人选。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岗位,王渭仙被领导一句“智力障碍儿童更需要好的老师”打动了。那一年,她成了培智班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老师。

  背地里有人议论:“一个年轻有为的教师,教什么不好,非要去教一群‘傻子’!”王渭仙也深知,这是件苦差事。虽然事前做了心理准备,但遇到的困难还是给了她一记闷棍。班上的6个孩子,有的走路跌跌撞撞,有的说话含糊不清,有的满身跳蚤、虱子,还有的甚至随地大小便。她上了整整一周课,学生们别说知识没记住,连书本都不会翻。

  “赶紧换个工作,别丢了好前程!”

  “这样的孩子怎么教得好,不是浪费时间吗?”

  这样的说法,王渭仙不知道听过多少次,她的脑海中也一次又一次闪过放弃的念头。“在学校里不能说什么,可是一回家见着家人,就止不住地掉眼泪。”要强的王渭仙背地里哭过许多回,但每次兴起的“放弃”念头总会在再次接触到孩子们时消失殆尽。王渭仙担心:自己不教就没人教了,这群孩子长大后该怎么办?

  “小尾巴”总是唤她妈妈

  “妈妈,妈妈。”在培智学校里,王渭仙的学生总喜欢这样唤她。她走到哪儿,身后就跟着一串“小尾巴”。每当这时,她的心便会被孩子们表现出的亲昵填得满满的。

  2008年以后,学校陆续来了新老师,现在连王渭仙在内一共4名。他们除了负责班上的17名孩子,还要兼教小学的课程。孩子中,最大的17岁,最小的只有9岁。

  和普通教师只专注授课不同,特教老师还要承担起照顾学生生活起居的责任。为了让孩子们及时换上干净的衣裤,王渭仙常年为孩子们备着衣服、裤子和鞋子;孩子去医院,她也常常帮着垫付医药费。正是这样的关爱,逐渐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

  班上年纪最大的孩子如今是王渭仙最得力的小助手,不但生活能够自理,还改掉了许多坏习惯。四年前,父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把他送到培智学校时,他没少让王渭仙操心:抢别人的东西,把同学的被子塞进尿桶,老师批评他,他就喊着要跳楼自尽,或者躺在地上耍赖。但王渭仙始终没有放弃他。

  孩子们平常显得有些木讷,但他们的感情纯真,会不时做出一些贴心的小举动来。每周一,王渭仙的桌子、抽屉里经常会被不知什么时候放进去的糖果、饼干填满,这些都是孩子们返校时特意带给她的。每回看到孩子们“炫耀”着哪个东西是自己送的,她就特别感动。

  希望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家家(化名)爱赌气,因为语言障碍,上课发言少,但字写得很好;小微(化名)来自单亲家庭,是个很喜欢画画的女孩;兵兵(化名)很顽皮,以前走路经常摔跤,现在通过康复训练,肢体协调能力有所提升,还学会了叠被子……

  虽然这些孩子的智力发育相对迟缓,但王渭仙还是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多年的特教经历,使她早已习惯了每天重复培养孩子吃饭、系鞋带、上厕所之类的基本生活技能。即使孩子第二天起床把之前教的全忘了,她也会耐心地再教,直到孩子们记住。

  王渭仙曾经教过一个小女孩,生活不能自理,整天蓬头垢面。王渭仙把她安顿在班上,周末还接到自己家里照顾。4年后,这个孩子不但学会了生活自理,而且还会做简单的加减法计算,认识了三四百个汉字。之后,她进了普通学校,现在已经有了工作,能够挣钱养家了。

  20年来,王渭仙教过的智力障碍学生有150多名,他们毕业后有不少人升入高一级学校就学,有些被当地企业招聘录用,有些外出打工,还有些在家务农,实现了自理自立。
  王渭仙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这些“折翼的天使”。她向人们证明,只要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和爱心,“折翼的天使”也可以走出自己的路。(衢州日报记者 严蓓蓓 本报记者 严红枫)

  人物档案

  王渭仙,女,1961年出生,衢州师范毕业,衢州市龙游培智学校特教老师。1980年2月参加工作,担任志棠新宅小学教师。1993年到培智学校任教至今。教龄33年。曾先后获得2011年度“浙江教育十大新闻人物”“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和“省特教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人物评价

  同事许殳鸣:王老师做事很细心,很多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她都能想到。她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晚上就寝,夏天她惦记着给孩子点上蚊香,冬天她又夜里起来去给他们盖被子。她虽然已经是老教师了,但琢磨教研那股劲头却比我们年轻人还足,我们遇上什么困难,她都会毫无保留地和我们分享教学经验。

  学生家长马土财:王老师是个好老师,她对学生的付出我们家长都看在眼里。外孙刚去学校的时候连话都不会说,王老师非常细致、耐心地关心孩子,孩子能有一点点进步,她都特别高兴。

  丈夫朱加友:1980年认识王渭仙,当时一起在新宅小学当代课老师。她是那种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人。刚开始到培智学校的那些年,她都是一个人带着一个班的孩子,看她做得那么辛苦,确实会心疼,但她就是那种特别执着的人。她是我们家的骄傲,我和儿子会当好她的后盾,陪伴她在特教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教师自述

  1980年参加工作,1993年到培智学校任教,我的大多数时间都是跟这群特殊的孩子待在一起的。他们虽然先天不幸,但同样拥有宝贵的生命、独立的人格和学习的权利。

  特教老师的教学成果可能只是教会孩子能准确地用勺子把饭送到嘴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没有意义。如果他们能像普通人一样融入社会生活,不仅解决了一个家庭的问题,也解决了社会的问题。

  干特教最需要的就是爱心、耐心还有恒心。从事特教的20年,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心酸,也有置身其中才体会到的快乐。当培智班的老师不容易,看到我们的学生被人嫌弃,其实我们心里也很难过,这就像在嫌弃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虽然他们学得没有其他孩子快,但看到他们有点小进步,看到许许多多这样的孩子因为我的教育而学到了知识与技能,我就很开心,感到无比幸福。

  特殊教育不是“看孩子”,而是培养人的事业。通过我和同事们的努力,我希望这些孩子能够不靠怜悯,有尊严地生活着。(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