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光明使者”张兴儒

2013年08月23日

    青藏高原、天山脚下、甘南地区、内蒙古草原、边陲小镇……这6年来,虽然路途遥远,条件艰苦,“慈善光明行”的信念却始终像一盏明灯照亮着前行的方向。

    2006年,他组织发起了为少数民族地区患者医治白内障的“慈善光明行”活动,得到了上海各大医院眼科专家和慈善志愿者的支持。青藏高原、天山脚下、甘南地区、内蒙古草原、边陲小镇……这6年来,虽然路途遥远,条件艰苦,“慈善光明行”的信念却始终像一盏明灯照亮着前行的方向。

    他就是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利群医院院长张兴儒教授。

    “看见了,看见了,他们全都看见了!”

    诗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06年,张兴儒在北京大学进修,听一位西藏学者讲,藏区有的群众无医可求,慈善人士捐款造了医院,却大半年招不来一个医生。那时,他萌发一个想法,就是组建志愿者医疗队,每年去一个缺医少药的贫困地区,为患眼疾的病人义务诊疗。返沪后,张兴儒与医院领导商量后,决定组成一支医疗队,前往那位西藏学者提到的地方——川藏边界佐钦乡,开展以白内障复明手术为主的慈善医疗。大伙儿合计,就叫“光明行”,寓意助盲者重见光明。

    一个善念的缘起,无意间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佐钦乡。佐钦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藏区高原,紫外线强烈,白内障患者极多。把流动的白内障手术车开到青藏高原,把最先进的技术带到佛教圣地,用精湛完美的手术让藏族同胞看到雪域蓝天,用团队协作圆满完成任务,用最佳方式带领医疗队安全往返,便是“慈善光明行”医疗队的工作目标。

    面临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海拔超过4000米以上,高原反应,一个感冒有可能引起肺水肿而导致死亡。山高路远,一百多件手术所需的材料、设备需要不断寻找、募集,还要不断清点、查对,反复地演习手术过程,就连一根针线都要反复核对,每个物品都必须有替代品,避免在手术中出现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时刻在考验着“慈善光明行”队员们的应变能力。抵达佐钦的第一夜,队员们正在会议室准备开会,就见护士急急地过来,对医师说:“有个小孩,2岁,食物中毒,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张兴儒教授二话没说,立即和护士一起下楼去看病人。

    面对棘手难题,张兴儒教授冷静果断地与其他医师商量后,为病人吸氧、补液、抗炎、退热,同时为病人进行排便。一直忙碌到半夜,小孩的呼吸总算平稳一些了。第一天就救了一个病人。

    听说有上海专家过来,一些牧民病人骑马骑摩托从很远的地方到医院候诊,晚上就住在院外的帐篷里。白天,门诊楼的走廊里挤满了来看眼睛的病人。工作提前一天开始进行。

    第6天,当地医院的护士冲进来:“看见了,看见了,他们全都看见了!”走廊里没有了前几天的凝重,一片笑声和说话声。病人的脸上都露出此前没有的笑容,有几个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因为语言无法交流,他们双手竖起大拇指,佐钦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激动地相拥而泣。

    2天时间,13个人4辆车,带了270多种医疗器械,最终在佐钦乡义诊1000余人次,做了18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新的手术室,陌生的设备,陌生的环境,不同民族的病人全部手术成功。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光明使者”用爱创造着奇迹,为黑暗中的人送去光明。

    “为了病人,累倒在手术台上也甘心。”

    2008年7月,“慈善光明行”来到新疆北部的边远小镇青河县,义诊患者1000例,手术73例。

    “没有了你们,整个医院显得空空荡荡,没有生气,我们想念你们,病人想念你们……”这是新疆青河县医院护士兼翻译哈依塔发来的短信。是啊,青河人民不会忘记给他们带来光明和希望的复明医疗队,而“天山光明行”新疆白内障复明慈善医疗队的全体成员也不会忘记在新疆奋战的日日夜夜。

    手术一开始,手术室的灯就再也没熄灭。为了夺回因停电而失去的时间,4个主任医师轮流上台,让手术一刻不停断。医生们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工作时间长达20多个小时。从上午11时一直到次日凌晨4时,大家挤在狭小的手术室里,挥汗如雨(医院唯一的一台手术室空调也坏了)。当时正值青河最热的时节,手术室温度高达30摄氏度,穿着几层厚厚的手术衣,对医生们的体力和耐力是极大的挑战,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整个人都馊掉了”。累了,就乘着间隙躺在冰凉的水泥地上歇一会儿,病人一来,又精神抖擞走上手术台。

    “为了病人,累倒在手术台上也甘心。”张兴儒教授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全体医生的心声。闷热的手术室里,弥漫着爱心;小小的手术刀间,挥舞着人间真情。为了让更多的边疆患者能够重见光明,医生们竭尽了全力,挑战着自己的极限。

    2009年7月,“慈善光明行”来到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住在甘南地区的卓桑阿妈,因多年白内障,双眼致盲快10年了。她从没想到过,有生之年会有上海医生帮助自己重见光明。8月初,卓桑阿妈摘掉手术后蒙在双眼上的白纱时,盯着主刀医生看个不停,抽泣地说:“您圆了我最大的一个梦!”

    “太谢谢你们了,我妈复明了,能看见女儿了,能看见孙子了,这些年来朝思夜盼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激动的呢?在以藏民为主要居住人群的甘南地区,“上海医生”像光明使者,为高原点亮了一盏盏不灭的心灯。

    “如果你能看得见,生命也许完全不同。”

    2011年7月,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前后4天里,医疗队总共完成了192台手术,其中158例白内障手术,创下历次光明行之最。

    一位彝族小伙子搀扶着一位老太太,握着赵主任的手,激动地说:“上海的专家,谢谢你们,我终于卸下了重担。”原来这对母子俩终年住在大山里,母亲双目失明,小伙子只能终日守着家,埋头干着农活,无法外出打工。这次得知上海医疗队前来,小伙子背着母亲一步一步走出大山。

    母亲重新看到五彩世界,高心地笑了,笑得这么灿烂。儿子却哭了,捂着脸蹲在地上,双肩微微颤抖,那是幸福的泪水。

    2011年12月1日,“慈善光明行”再次启程。此次光明行的目的地——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医院是普陀区中心医院对口支援的县级医院,医疗队来之前就已经进行了白内障的筛查。

    经过一天的路途跋涉,队员们不顾疲惫,晚上进行集中培训,设定工作流程。第二天上午,医疗队员们各就各位,分成两组,一组准备手术设备的安装和手术室的布置,一组再次进行术前患者的检查。一切准备就绪,开始手术。张兴儒教授和缪晚虹教授凭借着高超精湛的技术,仅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48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无1例并发症,全部获得成功。

    “如果你能看得见,生命也许完全不同。”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了“慈善光明行”的意义,给更多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给他们的生活新的希望。

    光明行在继续。2012年8月,平均海拔4200米青藏高原青海果洛,“慈善光明行”义诊患者1180人次,手术161人次。

    7 年来,“慈善光明行”志愿者医疗队一路跋山涉水,走过西藏雪域高原、阿尔泰山脚下新疆青河、甘肃甘南黄土高坡、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大山深处四川凉山、边陲小镇云南江川、黄河源头青海果洛。他们克服交通闭塞、高原反应、设施不齐、环境艰苦等困难,为当地居民免费诊治眼病 5604例,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 721例。他们让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 10岁男孩看见父母,患有严重倒睫的 16岁女孩背上书包,一家庭里的 5位盲人成员恢复视力……

    张兴儒说:“播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星光,光明行会让长期在黑夜中摸索的人们,微笑着对光明报以美好的向往。”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光明使者,传递希望。(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