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情义老人”将爱心进行到老

2013年08月09日

    年逾七旬的范存笃,现为苏州市迪丰纺机有限公司总经理,58岁退休后开始创业,还照顾植物人老伴6年。妻子病逝后,他在社区成立了“爱心博爱社”,累计捐款逾16万元,用于资助社区里的大病患者、贫困学生。他老年患癌,治愈后首先想到的是成立“生命关爱学校”,分享抗癌经验,与病友共渡难关。他只有一个目标——将爱心进行到老。

  担负起家庭的责任,他是个好丈夫好儿子

  “两个女儿长大成人,我父亲的责任算尽到了,2006年,我把老伴儿送走,把93岁的老妈妈送走,丈夫和儿子的责任也都尽到了,是好好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了。”范存笃说起过去的经历轻描淡写,背后的付出却相当沉重。

  1998年,老范从纺织机械厂退休后开始创业。十几年间,他的纺织机配件厂从只有几名员工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有20多名员工的工厂,每年的销售额近千万元。几乎与此同时,妻子胡美玉也退休,老范主外创业,妻子照顾家里。

    本是幸福晚年的时刻,然而噩运却突然降临。2000年9月26日夜里,胡美玉突发脑溢血,脑干大量出血,经抢救挽回了生命,却变成了植物人。老范没有放弃,他请来两位家政阿姨,分早晚班协助照顾妻子。

    治疗半年后,老范将妻子带回家照料,他细心地把房间布置得和病房一样,放着氧气瓶、医药柜、输液架,每天打开紫外线灯杀菌,另备有“查房记录本”,记录妻子的体温、血压、脉搏,甚至翻身的方向。老范每天为老伴儿量12次体温,还要测量3次心率和3次血压。

  范存笃不离不弃的爱让妻子的生命得以延续6年,2006年6月,胡美玉因肺部感染抢救无效去世。家政阿姨离开了,女儿们又远在国外,家中就只剩老范一个人儿。想到生活还要继续,他考虑找个人陪他走完以后的人生路。在大家祝福下,老范和照顾妻子6年的家政工谭阿姨于2007年走到了一起。

  担负起社会的责任,他乐善好施扶贫济困

  老范生于旧社会的富裕家庭,但因父辈骄奢,祖上的家产很快被挥霍干净,初中毕业的老范,因家境贫穷而放弃读书,进入苏州纺织机械厂作翻砂工。“把钱财留给子女,不是件好事,还不如把钱财留给社会。”这是老范对人生的最大感悟。

  早在老范还在纺织厂工作的时候,收入不高,但只要听说厂里有职工遭遇大病大灾,或者家庭困难,他都要伸出援手。后来,老范退休后创业取得了成功,他想到的不是享受生活,而是回报社会。2005年,见所在的社区有不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子女入学存在困难,老范向社区提出建立“爱心博爱社”的想法,重点帮助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和大病患者家庭,自己则担任社长,“名正言顺”地管起了社区“闲事”。

  2008年,瑞光社区一个双下岗家庭突遭变故,他们的女儿在苦读多年考上幼师时,被查出患有骨癌。正当一家人面临崩溃时,老范及时送去安慰,拿出1000元帮女孩儿治病,而老范刚回国的小女儿听说此事后,也立刻捐出3000元。后来,老范一直关注着女孩的病情,自己再忙,都会抽空去看望,都会拎着蛋糕陪她过生日,四年下来,女孩的病情已十分稳定,而当初医生说她只剩半年时间。

  小潘是一名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生活费和学费全靠母亲打零工赚取,老范看到母子俩挤在12平米的小房子里相依为命,便当场承诺,绝不让小潘因贫困而终止学业。从升高中到大学毕业,老范持续资助小潘八年,每学期提供5000元学费生活费,小潘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范存笃访贫问苦、捐钱捐物,还带头做好爱心慈善的宣传,他说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全社会的爱心人士都加入扶贫帮困行列,社会才更和谐美好。得知“5·12”地震,老范向灾区捐款2万元,“莫拉克”台风灾害,他捐款1千元,截至目前,老范累计捐款逾16万元,仅瑞光社区里就有60多位大病患者、贫困学生受到过他的帮助。在老范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共向“爱心博爱社”基金捐款16000多元,开展的各项志愿活动20多次。

    周围人都说,老范对别人慷慨,对自己却非常节俭。他从不穿戴名牌,一双50元的打折皮鞋要穿烂了才舍得扔,当记者问他为何要这样节省时,老范说:“生活条件好了也不能忘本,还有许多过苦日子的人需要我们帮助呢!”

  担负起生命的责任,他让每一个脆弱的生命受到尊重

  去年底,一所特殊的学校——“生命关爱学校”在苏州姑苏区沧浪街道瑞光社区成立,最初的近20位学员,几乎都是瑞光社区的大病患者,校长是年逾古稀的范存笃,一位与癌症斗争两年的“过来人”。“生命关爱学校就是一个供癌症等大病患者交流的平台,大家相互鼓励,坚定抗癌的信心。”老范说,一场大病让他深刻体悟了癌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2010年,老范被确诊为前列腺癌早期,经过一番治疗,基本恢复健康。在治病的两年间,他参加了原沧浪区癌症协会,并担任第二小组组长,经常组织病友交流心得体会,排解患病压力。老范发现,很多病友在完成手术与化疗之后,随着病情稳定,家人亲朋的关爱开始减少,很多病人也因为治疗告一段落而松懈下来,开始胡思乱想,甚至自暴自弃,导致病情出现反复。而且,社会上一些人由于缺少相关知识,常常“闻癌色变”,癌症患者们因此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公开病情、袒露心迹。在老范看来,有相当一部分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于是,他在自己主持7年的公益组织“爱心博爱社”的基础上,建起开放式的“生命关爱学校”。

  “生命关爱学校”目前已有学员近三百人,成为姑苏区大病患者的最大“论坛”。学校完全自治,学员也不必交任何费用,进入和退出自由,交流的场地、形式很灵活,既可以在室内座谈讨论,也可以走出门开展户外活动。老师大都是有抗癌经历的患者,以“过来人”的身份与“后来人”分享感悟。除了互动交流,“学校”还设置多种课程,邀请医学专家传授癌症治疗和防护的知识,分享抗癌成功的案例,学习怎么治疗、吃什么药。学校还专门设有“爱心给予”课和“美好发掘”课,组织学员们互相赞美,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优点,引导学员发掘身边的美好,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57岁的徐师傅头发花白,却脸色红润、声音洪亮、步履轻健。十年前,徐师傅夫妇双双下岗,每月工资加起来才400元,祸不单行,徐师傅被查出鼻咽癌中晚期,此后癌细胞出现转移,医药花费巨大。苏州市总工会和爱心博爱社多次捐款,带给他很大的精神安慰,徐师傅没有被两次癌细胞转移打垮,反而越挫越勇,他从2002年开始坚持每天走路1万步,哪怕身体有病痛也坚持走,至今,他家务活照做,身子骨儿十分硬朗。而前不久,瑞光社区有一位阿姨不幸患上肺癌,精神很受打击,甚至不愿出门见人,老范听说了,三番五次登门探望,送上慰问金,还反复开导,帮助她积极接受治疗。

  生命关爱学校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志愿者,一年下来,各项花费也将近10万元,这笔钱都是老范包揽了。自从他把操办多年的工厂和生意委托给侄子经营后,他把慈善当成了工作,全身心投入,每天上午都要到学校,过问大事小事,还自费雇用原来的司机张宏豪担任办公室主任,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地管理好学校事务……

  “老范这个人,不是一般的有爱心,他默默地用实际行动,做了那么多善事,是一位有情有义的老人。”对于老范,沧浪街道瑞光社区党委副书记殷连元如此评价说。(姑苏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