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雪山鸿雁”尼玛拉木

2012年04月22日

    “苦役阿哥啊,我看见你经常围着这群山在走,你一辈子就在这片山里转,你一辈子为这片山生,为这片山的老百姓送信忙,你这辈子就是这片山的苦役”。这是一位藏族乡邮员和一位藏族妇女对唱的山歌,在藏语中,邮递员的发音和“苦役”很相近,藏民们深情地称乡村邮递员是来为他们服务的“苦役”。

    尼玛拉木便是这样一个“苦役”。

    在梅里雪山和白马雪山的峡谷地带,绵延350公里的邮路上,她经常一个人背着邮包穿梭于崇山峻岭间,她也因此被当地人称为“雪山鸿雁”。

    女版“苦役阿哥”走上藏区百姓的“心路”

    傲然耸立的梅里雪山和奔腾汹涌的澜沧江之间的这片神奇的土地供养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5800多个藏族同胞。这里紧邻著名的“香格里拉”,地广人稀,交通十分落后。在一些村寨,邮政通信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尼玛拉木的家就在这里。

    1990年,14岁的尼玛拉木第一次有机会能够走出大山,触摸山外的世界。那年,初中毕业的她考上了昆明市旅游学校。但不久之后,因为贫困的家庭无力承担她的学费,尼玛拉木告别了多姿多彩的山外世界,回到老家务农。

    幸运的是,当上帝关上所有的门时,他会给你留一扇窗。1999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乡邮政所唯一的邮递员兼老所长桑称由于积劳成疾,没法再继续承担邮递工作。当地县邮政局要在全乡公开招考一名邮递员,接桑称老人的班。

    得知消息后,尼玛拉木立刻报了名。“平时,我自己收到信时,就会非常高兴。乡亲们也和我一样。因此,邮递员是让人高兴的光荣的一种职业”,尼玛拉木说。经过考试,尼玛拉木凭借当地少有的初中文化和办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最终从报名的十几个人中脱颖而出。

    上班的第一天,老所长桑称郑重地告诉尼玛拉木:“从此以后,你就正式成为国家邮政战线上的一名光荣的邮递员啦。”尼玛拉木记下了老所长的嘱咐:一封信不能丢掉、一封信不能打湿掉、一封信不能撕掉。这也成了尼玛拉木十几年来坚守的职业信条。

    跨雪山 滑溜索 雪山鸿雁飞越崇山峻岭

    尼玛拉木的邮递“辖区”有960平方公里,正好是我国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一。由于崎岖陡峭,交通工具无法通行,尼玛拉木只能用脚“丈量”着这片土地,这一走就是13年。

    她的投递线路有三条:一条是从海拔2400米的云岭乡政府所在地的背后,向上走10公里山路,爬到4000米海拔的红坡村,平行投递2个村庄后,沿着羊肠小道直插只有1900米海拔的澜沧江河谷行走,顺着河谷走到13公里处就过溜索到对岸的3个村子。这条路是尼玛拉木三天邮路中最近的,行程只要2天,来回行走50多公里;第二条是顺着澜沧江逆流而上,从月亮湾峡谷入口直上翻越雪山,经过4500米雪线,送到雨崩村,行程3天;而最长的线路来回就需要行走4~6天,穿过九曲十八弯的月亮湾峡谷,目的地是41.5公里外的明永村。

    尼玛拉木工作的路线穿行在海拔4000米雪山和1900米峡谷之间,海拔的落差造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严寒和零上30度的高温的变换考验着她的意志和身体。经过谷底时,尼玛拉木汗流浃背。等到爬上4000米的海拔后,汗湿未干的衣服转眼变得冰冷刺骨。

  邮路多是悬崖峭壁,很少有平坦的山路,每时每刻每一步都要倍加小心。“路在这边,悬崖在另一边,下面是深深的水沟,走的时候要往里面靠。如果摔倒的话,一个抓的东西也没有,一摔就掉下河涧里的情况也出现过。”尼玛拉木说。

    13年来,尼玛拉木遭遇的险情数不胜数。由于当地山上的植被较少,土质疏松,有时会有小石头滚下来,后面跟着的可能就是大石头。有一次,就让尼玛拉木赶上了。在送邮件的路上,一块不小的石头滚落下来,尼玛拉木来不及躲避,石头正好打在她的右臂上,立刻挂了彩。没有止血药、绷带之类的物品,尼玛拉木忍着痛,从地上抓了把细土,咬着牙散在伤口上。几分钟后,血终于止住了。尼玛拉木用一只手臂撑起身体,踉踉跄跄地继续前进。这位朴实倔强的藏家女就这样硬撑着坚持走到目的地,把邮包按时送到老百姓手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