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默守山区义教义助10年的马来西亚华裔廖乐年

2012年04月11日

    义教义助10年、资助200万元、教了5000学生,数字稍显单调。但就是在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却能够直观而生动地展示出来自马来西亚的客家人后裔廖乐年在梅州市大埔县长教村免费教英语的时间、投入及收获——这种收获是以他人受益体现出来的。

    作为一名退休的英文和马来文教师,廖乐年完全可以以其他任何一种更为轻松、休闲的方式来安度晚年,但他却听从内心的召唤,以回到老家免费教英语的方式来安享自己的晚年,而一教就是10年。这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发挥余热了,更是一位善良的老人在进行着爱的实践。

    廖乐年最喜欢的一句话

    青山夹道,穿镇过村,马不停蹄赶了一天,记者终于来到了广东梅州市大埔县长教村百乐路口。
  3月的柚子树,散发着浓郁的花香,村口的小溪流水潺潺,屋前几只护院的小狗跑来跑去,把蹲在墙角的土鸡惊得跳了起来。这些都与通常看到的农家景象没有两样。但让我们感到特别的,是眼前的祠堂竟飘出孩童们朗朗的英语声。这是廖乐年办的英语班。
  孩子们是坐摩托车、自行车、校车从四面八方来到祠堂的。村里人说,2005年以前,进村有一段四五百米的沙石小道。如今,路修好了,镇里还专门开通英语班公交专线,汽车可以一直开到祠堂口。
  这是廖乐年修的路。
  从广州到大埔约500公里,从大埔县城到长教村约6公里。每到周末,来上课的孩子最少也有200人。他们的老师,来路更远。到今年3月16日,来自马来西亚的客家人后裔廖乐年在此免费教英语已整整10年。
  “有一句客家话叫‘有来有去’,改一下是‘有去有来’。‘去’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我帮你,你帮我,世界更美好!”
  这是廖乐年最喜欢的一句话。

    山里娃说英语飙出“总统音”

    3月25日,星期日。
  6时30分,天未全亮。一阵轻响,10岁的邬睿冰和13岁的温玉泓跳下床,走出房间,看到苏胜、黎艳、刘志妮正忙着洗漱、做早餐,就用流利的英语互相问候。如果不是置身祠堂,还以为自己到了大城市的国际学校。
  “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日常口语都没问题,学得好的,一听真像美国总统的演讲。”来自湖南的志愿者刘春明说。
  7时10分,公交车“长教英语班”专线准时开到。车门一开,孩子们鱼贯而出,跑到祠堂前排队,等待点名。
  念小学三年级的刘彩立惴惴不安地站在大门口,等到点完名了,还没有自己的名字,非常失望。他的表姐廖衍晶壮着胆子求情:表弟一定要跟自己来学英语,能不能收下?廖乐年的助手廖文敏说:“你先教他两个星期基本音,学会了再让他来吧。”小男孩终于笑了。
  7时30分,开始上课了。廖乐年将200多人分成4批,不间断地讲了4小时的课。这位67岁的老人声音洪亮,一边操作着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一边教学,辅之以唱跳演等方式,教孩子们英语。遇到初级班的学生,用英语解释不通时,还会普通话、粤语、客家话一起上。同学们都怕廖乐年,因为即便下面密密麻麻坐了近百个孩子,他也如有火眼金睛,一下子揪出偷懒或充数的人。他说,你想学我就教,但必须是你自己真的想学。

    “是母亲要我回来的”

    周末和暑假是祠堂最热闹的时候。每年暑假,上课的学生多则400多人,少则也有两三百。
  10年来,廖乐年教过的学生超过5000人。他们不管是上中学、大学,大多数英语成绩在班里都顶呱呱。24岁的廖惠茹是早期学生,多年来一直担任他的助理。去年9月,她到县城开了一英语补习班,目前有20多个学生。她参加雅思考试,得了6分,可以申请国外本科了。事实上她从未上过大学。
  村民们最骄傲的是,10年前很难出一个大学生的小山村,如今在读的大学生就有12人,有的还在名牌大学就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