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你要是惹王老师生气,我就打折你的腿!”

  一年又一年,王老师用心血浇筑起一座孩子们通往山外的“桥”

  “因为天空的深邃,才有白云的飘逸潇洒;因为大海的广阔,才有鱼儿的悠闲自在;因为老师的辛勤教育,才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一天天茁壮成长……”这是王广贵的学生、12岁的邓佳堡写的作文《我的老师》。佳堡的作文里,记载着自己被王老师感动的点滴瞬间,但王老师还有很多事情,是佳堡不知道的。

  佳堡的父亲,也曾经是王广贵的学生邓密平曾对儿子说过一句话:“你要是惹王老师生气,我就打折你的腿!”农村汉子的话简单而粗暴,却饱含着对王广贵深深的情义。

  邓密平已经记不清,从1984年秋天成为王老师的学生开始,到小学毕业,5年的时光里,有多少次,自己是趴在王老师的背上,安全地涉过水流湍急的兴梨河的。“不仅是背我们过河,我们这些学生,哪个没有吃过王老师煮的饭?”说到动情处,这位农村汉子泪湿眼眶。

  2013年春节,王广贵位于兴梨村四方丘的家中格外热闹。几名10多年未见的学生,赶到老家给她拜年。他们是王广贵教过的、1991年毕业的学生。如今,他们有的成了建筑师,有的和王广贵一样站上了三尺讲台……

  这些大山的孩子,在大山之外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却从未曾忘记大山里的王老师。

  席间,微醺的盛华军找来茶杯,斟满茶,走到王广贵跟前,双膝跪地,将茶杯高举过头顶……随即,王琴、杨芳芳……学生们在王广贵面前跪成一排。

  学生们的举动,让王广贵泣不成声。1991年,她培养的这些孩子考上了城里的初中,而她却永远失去了丈夫曾德芳!

  盛华军记得,那是1991年3月18日上午,王老师一句一行泪地为大家上完所有的课程,却在下课时将洒满泪水的课本遗留在讲台上……

  后来,同学们才知道,这天凌晨,王广贵的丈夫,同为兴梨村小教师的曾德芳因客车侧翻,永远地离开了她。

  “那是最困难的时候!”回忆往事,王广贵哽咽着,用袖口抹去泪水。那段日子,王广贵一个人要照顾家里的两个老人,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即便如此,王广贵也从未缺席过一堂课,“做老师的,不能误人子弟……”

  9月2日上午,开学升旗仪式前,王广贵细心地为12岁的王琴梳理着头发。王琴的母亲去年患肝癌离世,王广贵就成了王琴的“妈妈”,她打理着孩子的一切,为孩子做饭、洗衣……

  33年来,一拨又一拨的孩子,在王广贵的细心照料和教诲下,踏上了兴梨村通往山外的机耕道,踏上了一座通往山外的“桥”。用孩子们的话来说,“那座‘桥’,是王老师用心血浇筑而成的。”

    “村里人都敬重妈妈,当老师多光荣!”

  这么多年来,王老师用自己的坚守,影响着3个女儿,传承着乡村教师的薪火

  王广贵的一言一行,不仅深深感动着村里的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3个女儿。

  2007年,大女儿曾华华放弃了县城稳定的护士工作,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回到桑坪中心小学,成了一名乡村教师。今年,二女儿曾琴琴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县城任教的机会,同样选择回到桑坪,当了一名乡村教师!

  而在2013年8月17日这天收到四川美术学院录取通知书的小女儿甘露,同样立志在大学毕业后回乡村任教,“村里人都敬重妈妈,当老师多光荣!”

  33年前,王广贵在幺姨的影响下成了一名乡村教师;33年后,她用自己的坚守,影响着3个女儿,传承着乡村教师的薪火。“都是娃儿自己选的。”对于女儿们的选择,王广贵极为开心,“娃儿懂事,也争气,我就希望她们好好教书,别耽误了孩子。”

  其实,王广贵也有着烦心事:9月12日甘露就要到大学报到了,可第一年的学费还没有着落。“一年要15000元,妈妈一个月才2000多块,还要给爷爷治病……”甘露红着眼圈,心疼着妈妈的辛劳。

  为了挣学费,王广贵利用暑假时间为村里的养殖大户放羊。“60几只羊,1只1天1块钱,两个月也有近4000块钱,加上贷款的6000元,还是差点……”尽管如此,王广贵却很乐观,“到时候借点吧,总有办法的。得让幺儿读书,不读书怎么当老师呢?”(来源:重庆日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