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宏村:中国画里的乡村
2012年02月03日
夜色弥漫水面,塘里倒映着青灰老宅,灯一盏一盏暗了下去。留宿村中的游客,围坐小木桌前,品着月色和茶香。有人用手机播放起淡淡的蓝调,提醒着人们这个“古老”的梦发生在21世纪的当下。
这个让人容易“穿越”到过去的地方,是安徽黄山西南麓黟县一个奇特的古村落——宏村。它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如今依然保留着最初始的纯净与青涩。
智慧的宏村先人,开“仿生学”先河,设计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古水系“牛”形村落,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
宏村在诞生800多年后,才迎来生命的春天和发展的转折点。2000年10月30日,它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乡村,一夜闻名于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经过严格考察评审后,授予宏村“世界文化遗产”称号。
“宏村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儒家文化与徽派当地文化思想影响下的东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代表,是独一无二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这样评价宏村。
11年后,宏村依然是原来的宏村,丝毫不因蜂拥而至的游客而改变自己的生态。
隆冬,雾气弥漫碧水之上,灰瓦白墙,成就了一副水墨中国画,神秘而沧桑。老人闲聊,孩童嬉戏,“鹅儿游在青瓦颠,轻风拂过墙欲翻”,难怪人们称之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一条水系连接整个村庄,黄山的山泉温润地从每一户人家门口潺潺流过。南湖是“牛肚”,月沼是“牛胃”,偎依石板路的水圳里经久不息流淌的是“血液”。
月沼是宏村的中心,渐次排开的徽式层楼叠院围绕着这个半月形的水池。清晨,捞鱼人在塘边撩起涟漪,老宅的青灰墙面透着金粉色的温暖,像娇羞的新娘。
牛肚——南湖:
宏村南湖形似牛肚大而方圆,刚好位于牛肚的位置,形而成名。南湖位于宏村南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象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 ,显 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 画桥”可东西划舟,情趣无穷。宏村南湖形似牛肚大而方圆,刚好 位于牛肚 的位置,形而成名。
牛胃——月沼:
月沼,老百姓称月塘,就是所谓“牛小肚”。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出了个汪思齐,他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并 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 村 落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引西溪水绕村屋,其牛肠水圳九曲十弯,又把水引 入村 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以蓄条内阳水,供防火、饮用等。后裔汪升平 等人投 资万余金继续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 沼” 。
承志堂:
宏村最大的一座民房,被人称为民间故宫。承志堂建于清咸丰五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住宅。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全屋分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还有搓麻将牌的“排山阁”,吸鸦片烟的 “吞云轩”。另有保镖房、男、女佣人房。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 不 出屋。
南湖书院:
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六所私塾,又称“依湖六院”,以供子弟授业解惑。
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将依湖六院合并重建,取名以文家塾,亦名南湖书院。 是所具有传统徽派建筑风格的古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祗园六部分组成。“志道堂”系先生讲学之场所。“文昌阁”奉设孔子文位,供学生瞻仰膜拜。
随处走进宏村一家民宅,往往能看到客厅案台上放着西式座钟,左边是一面镜子,右边是一个花瓶,谐音“终身平静”。或许这是身处世外桃源的宏村人对人生的另一种追求,无论荣华富贵,还是平凡简易,平安就好。
就是这样的生活哲学,让“入世”的宏村依然保持着“出世”的心境,并没有迷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
如今,宏村的街面上总是干干净净,村民自觉地维持着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让宏村五年、十年,乃至更遥远的未来,都能保持现在的模样。
一位写生的年轻人,正一笔一笔画下冬日里的宏村,皖南水乡,水韵清波,淡墙浓瓦,空灵蕴藉,时光停放在安宁的南湖里。在和谐浑然的时空里,画者和画一起融入了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