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到广西梧州市探寻全国少见的碉堡群

2015年02月05日

    提到去梧州市旅游,人们都会想到骑楼城、龙母庙、四恩寺、中山纪念堂、英领事署旧址......。其实,梧州市区内大大小小的碉堡群,就很值得一游。这些碉堡数量之多,全国罕见;保存之完好,全国罕见。央视《走遍中国》系列节目摄制组曾到梧州专门拍摄碉堡群遗迹。

    梧州位于两广咽喉,三江汇合之处,水路交通便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文物普查显示,在市区的白云山、三角嘴、南岸火山、原谭公庙山脚等一带都存在不少碉堡遗迹,就连江中的系龙洲也有存在,这些大大少少的碉堡共有61座。它们多在市区的制高点,环山而建,俯视全城,面向三江,地势险要,视野开阔。其形状多样:有明堡、暗堡、散兵坑、指挥所等,形状有扁形、弧形、方形、半圆形等,周围有的战壕连通,有的上层为炮台,下层为碉堡。通过旧碉堡的炮眼向外看,山水之间的梧州城尽收眼底。

    据初步考评,梧州市碉堡的建设期是在上世纪20年代左右。史料记载,1916年,旧桂系的陆荣廷参加“讨袁护国”战争。袁世凯在一片讨伐声中黯然死后,段祺瑞上台,任命讨袁有功的陆荣廷为广东督军。从此,桂系盘踞广东达五年之久,成了孙中山北伐的障碍。为扫清障碍,巩固后方,孙中山决定统帅粤军驱逐陆荣廷。1920年8月16日,粤桂战争开始;12月,从广东溃退的桂军到达粤桂边境,在西江沿岸构筑碉堡等布防。1921年6月26日,粤军攻占梧州;8月4日,粤军占领南宁,桂军全线崩溃,陆荣廷逃往越南,结束了其对广西的统治。梧州市的这些碉堡与这场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梧州的碉堡还与1936年发生的“六一抗日救国运动”(即“两广事变”)有关。当年6月,广东的陈济棠鼓动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联合反蒋,以要求出兵抗日为名,发动“六一抗日救国运动”,震动全国。接着,桂系军队第七军廖磊部第十九师调到梧州,师长周祖晃声言待命北上,师部设在中山公园牌坊旁边的“柏庐”(前广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的公馆,即现粮食局处)。而且社会上又盛传蒋介石的中央军向两粤边境集结。当时,梧州军政当局除了加强巡逻,还通过招标的形式在白云山顶、狮子炮台旧址、系龙洲、西江沿岸、原谭公庙山脚等处构筑10多座钢筋混凝土掩体碉堡,作好了战争准备。7月间,第七军军长廖磊到达梧州视察军事要塞,并在中山纪念堂召集全市党政军警人员举行抗日誓师大会。不久,报纸上发表了“六大员南下宣慰”的消息,蒋介石派居正、程潜等亲临两粤传达蒋的意旨,运动遂告平息。

    建造在梧州市区东出口路段云龙住宅小区右侧山岗上的狮子炮台,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是一处较为完整的军事要塞,内有城墙、壕沟、碉堡、蓄水池等各项军事设施。碉堡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方形城墙用山石构筑,主体设施基本完好。据广西考古研究所专家现场勘察考证,该军事要塞的建造年代,有早期和晚期之分,其环壕城墙应为清代所建,碉堡与白云山碉堡群同期建造。

    在市区西江南岸的火山半山腰,有一处碉堡群静静地横卧在林木草丛中的,由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十多座构成。拨开灌木和草丛,从碉堡的狭小门洞猫着腰钻进去,里面另有一番天地。钢筋水泥浇注的结构依然十分坚固,上面的炮眼和射击孔清晰可见,令人不禁惊奇与赞叹。从碉堡的结构特征来看,其中包括指挥所和火药库,由此可见,当年这是一处要塞。

    在白云山的老虎头,一个碉堡群共有5座碉堡,其中3座呈品字型,每座相距大约10米,射击口方向分别是北、东北、东朝向,3座碉堡的形状不一,碉堡高程约为海拔300米。其中东北方向的碉堡的射击口呈弧形,门口大约1.5米高,门口处有一个小铁环,估计是作固定碉堡门口之用。北向的碉堡内有3个射击口,射击口周围如今仍然清晰可见枪弹的痕迹。

    据梧州市博物馆馆长李乃贤介绍,与其他地方所发现的碉堡不同之处在于,很少碉堡是在高处建造的,而梧州市的碉堡是根据梧州多山的地理特点建造的,数量之多在广西实属罕见。这些碉堡,印证着梧州在历史上作为一个军事要地的重要地位。如今多数旧碉堡还保存较完好,但从史料反映当年战事的激烈程度看,它们曾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碉堡目前已经被列为梧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对于深入研究梧州的军事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游览这些碉堡,可以让人增进不少见识。(大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