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烟雨凤凰古城

2012年01月09日

    因一个人,而挂念一座城,除了金庸笔下的大理段氏,最最让我神往的,就是沈从文笔下的湖南凤凰古城了。

    坐在南宁到吉首的车上的行进途中,几句清新的文字一直透过晕车的痛楚不断的浮现出来:一个好事的人,若从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一定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筸”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有一个小小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顿了数千户人口。
 
    当那幅略显老旧的地图真真的出现在了眼前,于是,那山,那水,那镇,那吊脚楼,在翠翠悠绵的歌声中,都活泛了起来。
      
    车近凤凰,已近中午时分,当久已期盼的小点终将要在眼前展现开来,无尽的兴奋与期待都消融在这边陲小城之中。

    温润的背后,是一个民族的坚韧,信步城墙之下,遥想苗族的历史,无不伴随着战争和迁徙,一次次的冲突,一次次的颓败,从北向南,由黄河流域,经长江流域,再向西南,最终来到了这崇山之中,在峻岭的依托之下,长城魏延而起。

    无数次的起义,无数次的平定,时至今日,不知这些沱江河边生生息息的人们,还能否触及几千年前祖先们灵魂上的伤痛。

    除了沈从文,将凤凰更多的推向世人的,再一个便是黄永玉了:我那个城,在湘西靠贵州省的山坳里。城一半在起伏的小山坡上,有一些峡谷,一些古老的森林和草地,用一道精致的石头城墙上上下下地绣起一个圈来圈住。圈外头仍然那么好看,有一座大桥,桥上层叠着二十四间住家的房子,晴天里晾着红红绿绿的衣服,桥中间是一条有瓦顶棚的小街,卖着奇奇怪怪的东西。桥下游的河流拐了一个弯,有学问的设计师在拐弯的地方使尽了本事,盖了一座万寿宫,宫外左侧还点缀一座小白塔。于是,成天就能在桥上欣赏好看的倒影。

    如此清婉的文字,就像大师手中的画笔一样,轻描淡写,就勾勒出一个鲜活的边城小镇,恬静,悠然。

    坐在乌篷船里,那些古旧的吊脚楼氤氲在雾气中,和我倏然擦肩而过,最最美妙的是,那雾气深处,传来阵阵悠扬的歌声,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凤凰的幽远和神秘,就这么猝不及防的扑面而来,将我们湮没其中。

    横亘于沱江之上的虹桥,和跳岩遥相呼应,上有黄永玉亲笔题写的对联:今宵皓月,谁在回龙潭上,华灯楼船,彩影荡漾,弦歌映山映水;照眼春阳,廊桥正午时分,醉客雅旅,游侠高僧,靓景如梦如诗。

    虹桥之上,凭栏远眺,轻缓的河水,古旧的木船,闲散的游人,浣洗的村妇,映衬着吊脚楼更加的沧桑,一根根,一排排,轻数过去,不知这些细致的木料能否长久的支撑起厚重的历史。

    鼎鼎大名的夺翠楼,一个夺字,彰显气魄非凡,那副对联,更是豪气万千:五竿留宿墨,一篙下洞庭。

    哎,一个边城,唱响了一个湘西,之前无数的想象,都没有亲历所见震撼。有时间,还得再去,三去。

    吊脚楼,作为湘西土家族建筑的一个典型代表,它的绝妙发明,实在是聚集了一个民族无数的智慧,虽说是河流的副产品,它们临水而立,依山而建,楼分两进,一面濒水,一面沿街。濒水的一面被一根根竹竿或木柱高高的支起,如空中阁楼;沿街的一面脚踏石地,青砖铺就,蜿蜒曲折。  沈从文作品中无数描述到的歌声,水手,女子,别离。。。所有的故事都如同这些耸立着几个世纪的吊脚楼,在沱江里浮荡,若隐若现,等待有心人的寻觅。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无尽的兴奋与期待都消融在这无边的夜幕之中。

    同所有的成熟景点一样,沱江河边已是霓虹斑斓,湘西的悠远,神秘,连同那些经年的战乱,迁徙,都隐匿于了这些光怪陆离之后。  脚步踏上了青石板小路,我还在恍惚着,犹如梦境。(红豆博客:坠落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