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游秀丽漓江 逛阳朔西街

2013年09月02日

    从桂林到阳朔游览漓江,如同欣赏一幅166里长的巨幅锦绣画卷。奇异的山峰拔地而起,晶莹的流水碧波回环,俊秀的群峰倒影江中,雨后的山岚弥漫四合,“万点奇峰千幅画”。

    游艇以每小时十公里的速度缓缓前行,让我们饱餐秀色。少顷,导游叫我们注意看矗立江畔的一座石山,那山的外貌  像一顶古老的紫金冠镶上了金边,光彩夺目。山下有个奇功幽深的岩洞,一股清泉,汩汩流出,注入漓江。由洞内平台凭眺洞外景色,峰峦云彩,翠竹桃花,渔筏鱼鹰,尽收眼底,令人醉倒。

    前行不远,只见峭壁插江,像刀劈斧一般,雄伟壮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对这面大石壁很感兴趣,称之为“削壁屏立”。其间,导游指给我们看一条山间小道,它通往桃花吐艳、绿竹滴翠的桃源村。

    船过桃源,江弯水急,石多滩险。说话之间,船过杨堤飞瀑、鲤鱼壁、卓笔峰,出二郎峡,迎面而来的便是画山。在江畔巨大的削壁上,各种颜色的石纹纵横交错,构成一幅色彩丰富的图画。细看起来,仿佛是一群栩栩如生的骏马,有的昂首嘶鸣,有的扬蹄疾奔,有的低头吃草……神态各异,妙趣横生。我一面欣赏这大自然的艺术杰作,一面吟诵古人赞美画山的诗句:“淋漓大笔出天工,万古丹青一洗空”,“应是天公醉时笔,重重粉墨尚纵横。”这些动人的诗词,使秀丽的山川美上更美!

    游艇小心翼翼地进入黄布滩,生怕划破著名的“黄布倒影”。滩底有一块黄色的大石板,透过碧绿的江水往下看,好像一匹黄布。这里江面宽阔,水平如镜。七座青翠的山峰,亭亭玉立,神态飘逸,倒影清晰。船行江上,水环峰转,景色变幻无穷。只见两岸群山如万千玉笋破土而出,山水含情,若置身仙境。

    到了阳朔,最热闹的就是西街了。阳朔西街的历史已经有1400多年,街道两侧的建筑,大多效仿西洋建筑风格建造。两旁的小洋房,大多高三四层,楼顶建有钟楼和古堡。骑楼的圆柱、半圆拱顶的门窗,颜色五花八门,有红有绿,有青有紫。远看像一个个艺术雕像,近观似一座座工艺品,美不胜收。6米来宽的青石板路两侧满是酒吧、饭店、网吧、工艺品、书画店等,装修风格大多是中西合璧,显现着国际情调的人文景观。

    傍晚,西街人山人海,川流不息。西街是一个鸟巢,在山水交融的地方,白天飞出去,夜晚又回来的“旅游鸟”,可以安心地飞翔,因为有一个随时等待你归来的温暖的窝——西街。

    西街最吸引人的是这里的民俗小店、工艺品店、书画店、背包旅馆、咖啡厅、酒吧,从中式丝绸服装、蜡染织布,到那些精致的小脚鞋,应有尽有。这里的工艺品既有前卫色彩,也有怀旧情绪;这里没有高音喇叭的喧嚣,没有大声讨价还价的嘈杂,没有铺天盖地的甩卖,一切都是恬淡的,安详平和。

    入夜以后,西街才真正显出它的魅力。昏黄的灯笼晕散着迷离的光。选一间茶座,一杯清茶在手,懒散地斜靠在椅边,偶尔潜入遐思,贪婪地吸吮这夜里的空气。空气中鸟语花香,空气中漓江水潺潺,青石板的尽头是漓江。江上有渔火点点。回首而望,夜里的西街,既有丽江的古典,也有同里的浪漫,在青山绿水之间,永远记住了阳朔的西街……(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温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