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北京护国寺小学的校园感恩文化

2013年04月15日

    护国寺小学始建于1955年,因坐落在北京著名的什刹海古街之一的护国寺街而得名。在历经与刘海小学、弘善小学合并之后,现在的护国寺小学着力构建了“三博教育”课程体系,并于2009年底将老子的《道德经》引进校园,启动传统经典的吟诵活动,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据校长汤国强介绍,护国寺小学身处文化古街,伴随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古韵,如何借助有力的历史及文化资源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是学校多年来一直追寻的方向。“我们深知,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间间教室、一个操场那么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环境,一种文化理念的体现与传播。”经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护国寺小学“三博教育”(博爱、博学、博览)办学理念逐步形成。

  汤国强校长表示,“博爱立人,浸润人生;博学立志,点亮智慧;博览立行,促进发展”是护国寺小学提出的办学理念。其中,“博爱立人”是指在校工作和学习的每一名师生都能拥有博大的爱心和宽广的胸怀,要待人真诚,具备阳光般的心态、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勇于攀登和创新。“博学立志”是指学校每一名师生都能拥有广阔的视野,建立博学的行为、诚信的言行、大方的仪态。教师要敬业爱生,学生要惜时乐学。“博览立行”是指学校每一名师生都能搜集和阅览丰富的素材,做璞玉式的人才,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中,拥有君子般的气质、优质的环境、尚雅的风气。

  “我校办学理念的提出,真正做到了关注每一名教职员工、每一名学生、每一位家长。学校的每一个项目活动的开展以及办学特色与发展,都离不开办学理念的引领。”汤国强校长说,护国寺小学力求成为每一个在这里生活、学习、成长的人的幸福乐园。

  护国寺小学的校训就是“博爱、博学、博览”。汤国强校长表示,博爱的校风体现在多个环节中。“我们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并将此作为常规性重点工作进行开展和管理。”据介绍,学校每学期都会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各种纪念日参观名人纪念馆、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学校每学期还会通过班校会、日常行为规范评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利用周一升旗、全校集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尊重、友爱和互助教育。

  另外,学校还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和读书心得评比,与北京市档案馆、宋庆龄基金会等开展志愿者服务合作,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北京、了解历史的机会。

  2009年底,护国寺小学将老子的《道德经》引进校园,开始《道德经》的吟诵活动,以此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的“三博教育”理念。通过博览达到博学,通过博学转化成博爱。

  汤国强校长表示,学校引进《道德经》是从多个方面考虑的。首先,《道德经》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注重自然与天道,也重视人生与人事,特别是在道德素养,行为规范、行事准则上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让孩子们成为有道德、有素养的人是该校在育人上的一个重要理念。其次,经典既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它的节奏和韵律感又便于人们学习和记忆,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恢复和发展吟诵传统,更是学校为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所要做的一件大事情。汤国强校长认为,通过让学生参与吟诵活动,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吟诵水平,能够强化孩子们的国学修养,让他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内涵,“使他们知道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传统,处处有经典”。

  据介绍,吟诵小组的孩子们将吟诵活动在班级、校内和校外进行了展示,渐渐地带动了学校内的其他学生,使得《道德经》的吟诵活动在校园内逐渐普及和展开。汤国强校长说,“用这样一种形式和过程,我们是希望采用一种逐渐接纳、水到渠成的原则,使得孩子们能够在活动中接受并且喜爱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以《道德经》的吟诵为契机,开展更多形式的读书和展示交流活动。”护国寺小学师生还共同参与西城区举办的吟诵比赛和展示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如此,学校还为学生订做了一批汉服,让学生能够通过服饰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华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底蕴。

  护国寺小学还将“国学”作为校本课程引进课堂。汤国强校长介绍说,从2010年开始,学校在一至六年级开设了国学校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学习的内容除了国学经典以外,还配有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传统节气、书法、绘画欣赏等内容的传授。孩子们在优美的雅韵中,欣赏中华的传统国学经典,了解中华传统的文化内涵,体味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感受国学经典对自己的浸润。汤国强校长表示,国学经典还指导着该校孩子们的道德行为规范,“学生言谈举止有礼、道德品行、思想观念等都受到了影响,他们在街道、社区里常常受到表扬和赞赏。”(北京晨报记者 罗德宏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