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温经散寒 通则不痛

2011年07月02日

    7月4日为今年三伏天灸的初伏加强,从这天起,许多医院将开始一年一度的“三伏天灸”。所谓三伏天灸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庚日属金,与肺相配,为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间,而三伏天又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徐振华说,天灸疗法可以调节人的脏腑功能,增强身体体质,提高免疫能力,尤其是呼吸系统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通而不痛,天灸打通经络治“痛症”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徐振华介绍,天灸适合任何体质的人群,但对体质偏阳虚以及有寒证痛者疗效更佳。而颈肩腰腿痛、慢性盆腔炎均有虚、寒的特点。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发现,天灸对于颈肩腰腿痛、慢性盆腔炎也有疗效。

  中医认为,颈肩腰腿痛属“痹症”范畴,由于人体气血亏虚、阳气不振,风寒湿邪得以乘虚侵袭,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等症状。徐振华表示,在天灸方中有辛温通络、活血祛湿的中药,贴在特殊的穴位,可以起到温通经络、祛湿散寒、消淤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通而不痛”之功效。

  同理,慢性盆腔炎的病因主要是人体经络受阻、淤血内停而导致腹部及腰骶部疼痛或不适,患者体质多淤、多虚,天灸则可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淤的目的。但盆腔炎的急性期(表现为小腹坠胀,伴发热、白带增多等症状),则不适合做天灸。这是因为天灸的药物多数是温阳之药,急性期使用会导致“火上浇油”。

  皮肤易起泡,幼儿不宜久贴

  据了解,清代名医张璐所著的《张氏医通》中介绍了天灸疗法,张璐天灸的基本方有白芥子、甘遂、细辛、元胡、生姜汁等。白芥子化痰,元胡活血化淤,甘遂利水,细辛和生姜则可温阳散寒。

  在天灸制剂还使用了一味名贵的药材———麝香。徐振华说,麝香可开窍醒神、活血通经,且有透皮的功效,能充分发挥药性。不过,在临床上发现一种现象,使用麝香的天灸制剂,较容易令皮肤起泡(实际就是烫伤),因此,广东省中医院的天灸药方弃用麝香,改用温和的药物,起泡不会太明显。

  另外,徐振华提醒,有些人皮肤较为敏感,做天灸时若耐受不了应及时除去贴剂,以免灼伤皮肤。

  成人贴药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儿童以15~30分钟为宜,3岁以下的孩子,最多不超过15分钟。 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如贴药时间过长起泡,应该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

  “三伏天灸”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主治呼吸道疾病,比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另外,对颈椎病、腰腿痛证、慢性盆腔炎、膝关节炎、胃痛、肠炎等也有帮助。

  禁忌症:孕妇、恶性肿瘤患者、强过敏体质者、咯血患者不能做天灸。此外,哮喘发作期,或感冒咽痛、发热期间,都不应做天灸。

  天灸时间

  7月4日(初伏加强)、7月14日(初伏)、7月24日(中伏)、8月3日(末伏)、8月13日(末伏加强)。(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