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清明养生要领

2013年03月25日

    清明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岁时百问》解释清明的取名缘由:“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清而明净,故谓之曰清明”。清明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现。这个节气乍暖还寒,易造成阴阳失调,应补肾、调节阴阳虚亢。因此养生应调和阴阳、扶助正气,采用综合调养的方法。


    
    清明时节常见的和阴阳调节相关症状有:肝肾阴虚证(头晕眼花,目涩而干,耳呜耳聋,腰酸腿软,足跟痛);阴虚阳亢症(头痛头晕,耳呜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湿潮红,四肢麻木);阴阳两虚正(头目昏花,行走如坐舟船,面白少华,间有烘热,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有水肿)。因为这些症状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过之时,常常影响肝木之疏泄、肾水之涵养。因此,清明养生应注意情志调摄,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最佳方式就是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和爱好培养兴趣,舒畅情志,养肝调神。可约上亲朋好友外出踏青赏柳、玩鸟或散步练功等,有利于人体吐故纳新,采纳真气,以化精血,充养脏腑。

    清明时的天气,基本上不会再有寒流出现了。只不过多雨也是这一节气的特点,所以说气温会随着降雨而降低。雨过天晴后,气温的大趋势是不断升高。在这一节气中,人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在家中坐卧太久。因为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应当保持乐观的心情,经常出去到树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并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运: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身体要注意经常清洁,尤其是手要勤洗。除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这个季节并不主张人们大幅度地“动起来”。

    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此时的饮食宜温,应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白菜、萝卜等也适宜多吃。另外,清明节气中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比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

    清明节有着双重的意义,既是一个生机盎然的节气,又是踏青扫墓、追悼先人、悲痛伤感的祭祀节日。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更要关注自己的健康。清明节是对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是一次宣泄哀伤的机会,有利于排解不良情绪,更利于心理健康。从另一方面看,对于失去至亲的人,清明节很容易触景伤情。大家聚在一起扫墓,也容易造成一个“情绪场”,因为悲伤的情绪很容易传染。特别是老年人在扫墓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另外,春季本来就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高发期,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扫墓时最好有亲人陪伴。(来源:中华中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