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咏植树
2012年03月13日
我国是诗的国度,又有源远流长的植树造林史。古往今来,不少名人不仅亲自植树,而且留下了许多吟咏植树的诗句,读来情趣盎然。
柳宗元塑像
晋代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他中年弃官归田后,亲自在田边水畔广植柳树,以柳会友,怡然自得。尤为有趣的是,他特地在堂前种了五棵柳树,并常在柳荫下衔觞赋诗,人称“五柳先生”。他所写的“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就是诗人爱柳的真诚流露。
唐代大诗人杜甫热爱绿化,安史之乱后,便辞官来到成都,为使草堂周围绿树成荫,他在浣花溪畔四处向友人讨购桃苗:“奉乞桃树一百株,春来折送浣花溪。”经过几年辛勤栽植,终使草堂四周风光旖旎,杜甫不禁诗兴勃发,深情地吟道:“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条娟娟净,雨裹红蕖冉冉香”。
唐代白居易喜爱植树绿化,“持钱买花木,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喜爱栽松,“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栽。”为保成活率,经常亲自呵护树木:“每日领童仆,荷锄仍决渠。划土壅其本,引渠灌其枯。”他爱杜鹃花,把山上的野杜鹃移植到住处,并写诗记之:“小树山榴近砌栽,半含红萼带花来。争知司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开。”
唐代柳宗元堪称是一位植树的模范。他任广西柳州刺史时,鼓励人们广植树木,还亲自在柳江边大植柳树,并吟道:柳州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他深谙植树带来的生态效果,正如其所写的“手种黄柑二百年,春来新叶满城隅。”柳宗元对种树之道也很有研究,曾把植树技巧总结为:“植木三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松,其筑欲密。”
宋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朱熹自幼喜爱植树,曾在出生地福建龙溪的住处─“韦斋”四周种了很多柳树,古诗《韦斋垂柳》对此有生动的描写:“袅袅柔丝正拂廊,好将垂柳作甘棠。”迁居后,仍旧爱树,朱熹于1170年“在建阳西北七十里芦山之巅作草堂”,并大种杉树,他的《中峰杉径》诗:“盘回山腹转修蛇,横入山峰小稳家。好把稀杉缘径插……”就形象地描述了当时栽种杉木的情景。
清代文学家袁牧对花草树木怀有深厚的感情,正如他在《秋夜杂诗》中所回忆的“吾少也贫贱,所志在梨枣。”植梨种枣,为他以后的诗文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袁牧对植树栽花带来的好处深有体会,写道:“栽花一千枝,枝枝有色香。”不仅如此,他还倡导保护树木,曾写下《悼松》一诗,痛斥滥伐林木的行为。(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缪士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