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兴飞逸的“唐诗之路”
2011年11月29日
很多人都知道“丝绸之路”,然而对“唐诗之路”却有很多人不太熟悉,知之甚少。
实际上“唐诗之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学时代我们都读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在那些朗朗上口、令人难以忘记的诗句里,带我们走过了天姥山、赤城山、镜江山……那正是“唐诗之路”的一部分。
蔚为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所谓的“唐诗之路”,实际上就是从浙江钱塘江,经过西兴莆山再到绍兴的鉴湖,由镜湖向南经萓娥江,沿江浙入浙江名溪剡溪,溯流而上,经新昌、淡江、天姥山,最后至天台山石梁飞瀑,全长190公里,整个面积200多平方公里。
这条神奇的诗路,从南北朝开始就是诗人向往的地方,一代代才华横溢的诗人,带着亲近自然、飞越崇山的渴望踏歌而来,诗人们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或单骑仗剑壮游,或任职贬官宦游,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代,是中国辉煌的一个朝代,在这条路上走过了312位诗人,李白走过后,高歌:“此行不为鲈鱼烩,自爱名山入剡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他四进浙江,三至剡溪,四登天台山,在浙东共留下26首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其代表作。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是李白在这条路上的杰作。
杜甫20多岁时就来到这里,盘桓4年之久,晚年仍未忘记游历的情景,写诗赞道:“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在这条唐诗之路上走过的还有白居易,“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中唐三俊”的元稹、李绅、李德裕。晚唐“三罗”的罗隐、罗邺、罗虬以及孟浩然、崔颢、王维、贾岛、杜牧……都曾在这条古道上留下足迹和诗,成为唐代诗人吟诵最多的地方,在一条古道上聚集着这样多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这条古道之所以吸引了如此众多唐代诗人的目光,有两方面极其重要的原因,一是由于它历史悠久的文化沉淀。魏晋时的谢安、谢灵通经常在这里,留下众多的足迹。魏晋时代最重要的道教领袖都曾在天台上修行,天台山又是当时最重要的佛教圣地,智者大师开创的天台宗,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一宗。二是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旖旎的自然风光。
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寻觅着这条“唐诗之路”,看一路美景,品味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寻着他们的履痕吟踪,棹声帆影,感受一下下祖国美好的山河,该是十分惬意的事情。(据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