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唐人作诗喜用“春”

2011年11月08日

    唐代人做诗的时候,很喜欢用“春”字。例如:李世民的“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李隆基的“时平乘道泰,聊赏遇年春。”(《登蒲州逍遥楼》)李适的“肇兹中和节,式庆天地春。”(《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武则天的“誉隆三善,祥开万春。”(《皇嗣出入升降》)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孟浩然的“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襄阳公宅飮》)李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月下独酌》)杜甫的“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丽春》)等等。

  唐人之所以喜欢“春”字,当然源于春天的气候和自然景物特征。唐朝版图内多数地区,四季之中,数春天最适宜农业耕种,适宜花草生长,适宜靓妆鲜衣,适宜男女嬉游,适宜寻花问柳(唐代这个词语并非贬义)。

  唐诗当中,“春色”、“春光”、“春景”、“春风”、“春雨”乃至“春情”,都是被当作美好的词语加以热情使用的。例如,张说“会待城南春色至,竟将花柳拂罗衣。”(《城南亭作》)李白“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刘禹锡“煕煕春景霁,草绿春光丽。”(《省试风光草际浮》)韦应物“春风吹百卉,和煦变闾井。”(《寄柳州韩司户郞中》)陆龟蒙“春雨能膏草木肥,就中林野碧含滋。”(《自遣诗三十首》之三十)长孙氏“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春游曲》)

  除了气候特征和自然景物,也跟唐代人乐观豁达的心态有着直接的关系。像唐朝那样一个制度政策较为公平合理的朝代,乐观豁达会是人们的普遍心态,事往好处想,话往好处讲。衰朝乱世,即使眼前是春和景明、鸟语花香,人们往往也难得有一副好心情,说不出什么动听的话语。抑郁之中,愤懑之时,悲伤之余,任何美丽的词语都是不相宜的。使用的时候,也必然会走样,变味。杜甫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司马光阐释道:“……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温公续诗话》)宋代诗人刘克庄还有两句更加直接的诗句,“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

    由此可见,一个“春”字,可以折射出世道人心。不过,现代多数人看到它时,情不自禁地把它想到“歪门邪道”上去。那么,也许可以说明: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心态不太健康,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据澳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