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诗的美转圜了人间的纷扰

2011年07月21日

    美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种财富,越被分享就拥有越多。诗的美是一种分享,在这个能分享美的氛围里,你会感觉到一种很满足的快乐。因为经由别人的惊呼,你看到了满天繁星;经由别人陶醉的呢喃,你看到了夕阳;经由别人的欢唱,你看到了花的开放。

  有一次我跟一些四五十岁的老师、校长们谈美。我问他们:“你们这一生当中,写过诗给别人,或曾在日记里面偷偷写过诗的朋友举手。”

  我发现每个人都举手了。然后我问:“你们是什么时候写诗的?”他们就笑起来了说:“大概是在十五六岁吧,第一次谈恋爱,爱上一个人,可能写在日记里,而那首诗也从来没有寄出去过。”二十几岁之后,他们再也不敢去碰诗了。因为诗跟成人的世界,好像是无关的。

  但是在唐朝,大家都在写诗,大家都用诗表现自己对生命的热情。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时代,所有的语言、文字都变成了诗。考试也考诗,在官场上也都用诗对话。

  唐代有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大官的轿子,跟一个骑马的人撞在一起。大官非常生气。骑马的人说:“对不起,对不起,因为我在想一首诗。想着想着,就有点迷糊了,撞到了你的轿子。”

  大官就很兴奋地说:“你在做什么诗啊?”

  这个人说:“有一个句子我一直不能决定,应该要用‘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安静的月夜,和尚要推开庙宇的门,照理讲和尚回到自己的庙里,因为没有人替他开门,所以不应该敲门。而门有重量,所以要用推比较合适。可是我又觉得敲这个字在声音上比较轻巧,因此用敲字的话,在画面上显得四周声音更宁静。所以我就不能决定到底用推还是敲。”

  这个故事就是“推敲”的来源。而故事中的大官就是当时的大诗人韩愈,骑马的人就是年轻诗人贾岛。

  韩愈跟贾岛之间的对话,让我们感觉到,生活里如果多了“诗”这个东西,能把很多的争吵、对立、冲突,变成美好的转圜过程。

  “僧推月下门”或者“僧敲月下门”,让我们脑中浮现了一个画面,如果能常常思考这样的画面,我们不会急躁,不会慌张,不会焦虑,反而多了从容自在。(广州日报  作者:蒋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