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最美妈妈"林娟:抱着感恩的心面对生活

2012年12月24日

    她被广州人称为“最美妈妈”。7年前,与丈夫离异,林娟带着患自闭症的儿子罗嘉幸漂在广州:“他是典型的退化型自闭症,自己越来越封闭。生活不能自理,感知能力也不好。”为了照顾孩子,林娟只能选择做钟点工,最多的时候,她一天会做三份工。早上4时起床出门卖早餐,中午去快餐店送外卖,晚上到别人家做饭打扫卫生,“挣更多的钱,孩子才会有保障。”

    因为缺钱,直到2011年,罗嘉幸才被送入特殊学校,“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我根本没有办法给他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我错过了他最佳的恢复期”,林娟擦着眼角的泪,望着孩子说道。

    一度,林娟曾想带着孩子自杀,“那个时候他还不会自己上厕所,我每天下班回来,开门一看,满屋狼藉。”罗嘉幸坐在地上,裤子上全是屎尿,浴室水龙头开着,酱油瓶、油瓶全被打倒。“这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成年累月,我真的处在崩溃的边缘,觉得孩子也苦,自己也苦,还不如死了算了。”

    直到有一天,林娟不知在何处看到了一句话:世道再艰难,也要呼吸顺畅。“如果有上帝,我觉得这就像上帝抚摸了一下我的头发。我开始醒悟过来了。”此后,林娟更努力地赚钱,加入了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送孩子去特殊学校,她开始带着孩子走向社会。
 
    生活仍旧是艰辛的,但林娟说自己心里越来越充满阳光。“先要自己走出来,才能让孩子走向社会。”

    “教他刷牙,教了一两年,现在终于会了。你不会知道我当时有多感动。”林娟说,她不会想明天,也不敢想明天,只能乐观坚强地过好现在的每一天。

    林娟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人们称赞她为“最美妈妈”。但她没有迷失,依旧每天四点起床,推车卖早餐。她明白,“将来的路,还得靠娘儿俩一起奋斗。”

  婉拒工作,只怕难以兼顾孩子

  记者:“最美妈妈”的事情被报道后,有不少人提出要给予帮助吗?

  林娟:的确,我受到的帮助与支持不少,但更多是网友们感情上的同情与支持。最直接的帮助就是爱心企业资助的十年学费和旅游圆梦。还有两位好心人给我提供了全职工作的机会,但我不得不婉拒。

  记者:为什么婉拒呢?

  林娟:一次,我突然收到儿子学校打来的电话,说他尿失禁已经三天了,每天要换二三十条裤子。我赶紧把他从学校接回家,第二天去看医生、开药,花了400多块钱。现在他有好转,但医生说还得治疗几天。

  类似的突发状况太多了,像他刚上学时,半个月发烧了3遍,我都得把他接回家。想到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星期我也只能上4天到4天半的班,寒暑假期或者有突发状况就得离开岗位,就感觉对不起人家,不能贸然地接受全职工作。其实,每个人都想有正常的工作生活、周六日休息,但我的情况不允许。

  力所能及,也希望帮助弱势人群

  记者:怎样看待好心人的帮助?

  林娟:我很感激这些好心人。前几天在地铁口卖早餐,有一个奶奶带着孙女来帮衬,说是看到报道后特意走过来的。我很不好意思,要别人专门走这一趟。除此以外,早餐的生意与之前没很大的变化。

  倒是有一位以前的家政雇主,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让我到她家。后来,她又是嘘寒问暖,又是送我衣服,还有一个大大的拥抱,真有点不好意思。以往,我经历了太多冷漠,对人情的冷暖已经看开了。现在,我觉得这些温暖就是最大的鼓励,要抱着感恩的心情来面对生活。

  记者:如果有机会希望帮助别人吗?

  林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会的。几个月前,有个熟面孔来买早餐。我想了一下,这不是电视上那个白血病儿童的爸爸吗?大家同为人父母,同是弱势群体,所以我就塞给他很多面包牛奶,自己掏的钱。现在,我的经济能力比较弱,但力所能及的话还是想帮帮人。

  急盼政策,恐离世后孩子无人照顾

  记者:作为家长,你感觉社会目前对自闭症的关注支持情况如何?

  林娟:就我个人来说,现在既没有医保社保,也没有低保和补贴。首先为了付房租学费,我都打几份工,收入没有达到低保标准,其次我和儿子都不是广州户口,没能享受到本地的优惠政策。

  但总的来说,这一两年社会对自闭症的了解确实变多了。中央电视台今年就不止一次报道了自闭症的故事,还有像电影《海洋天堂》、电视剧《守望的天空》,我们家长都是流着眼泪看的,这些影视作品让人们对自闭症有所了解,虽然还停留在初步阶段,但一步一步来吧。

  记者:您觉得自闭症病人需要哪些帮助?

  林娟:我相信每一位自闭症家长的心愿都是一样的,就是给成年后的自闭症病人建立福利安置机构,让孩子们在父母年老、去世后依然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现在,我孩子在就读的学校只能读到18岁,以后怎么生活还没安排好。我经常做噩梦,梦见我离开人世后,他得孤零零地生活。

  所以说,这是自闭症病人面临最实际的问题。在家长群里我们也曾经讨论,有没有可能请政府拿一块地出来,家长们筹款建房请护工,由基金会定期提供善款,只收取普通家庭也能承担的费用。这样的话,即使终有一天离开孩子,家长们也不会带着遗憾了。(大恩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