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音乐家谭盾:每个民族和文化后面都有一条母亲河

2014年06月18日

    曾以一曲《卧虎藏龙》问鼎奥斯卡奖的华语音乐大师谭盾先生携手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的费城交响乐团,上月回到家乡长沙,演出自己的又一新作---微电影交响诗《女书》。这部耗时5年创作的音乐力作,因其通过融合微电影和交响乐的现代元素来展现濒临消亡的千年“女书”文化而备受瞩目。

  《女书》是谭盾在湖南江永县“女书村”通过前后耗时5年的采风、反复构思酝酿创作出来的。它通过《母亲的歌》、《哭嫁歌》等13部微电影,讲述“女书村”的故事,表现和聚集了“女书”优雅的歌声、艰难的生存环境和美丽的文字,用音乐抢救“女书”这一独特的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及创作《女书》的初衷,谭盾表示,自己最初只是单纯为创作音乐去那里寻找素材,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女书文字记载了太多让人震撼的美丽和浪漫,如同一本眼泪之书在他心里流淌,让他无数次感动,无数次心潮澎湃。

  谭盾说,创作之初,“女书”传人们都十分警惕,不愿与其多说话、交流,拍摄工作很难开展。“最困难的是那些‘女书’传人都已很大年纪,要想进入这些老太太的心房真是太难太难了!”谭盾说,好在自己做饭在行,凭着这一手才慢慢与她们接近并成为了好朋友。

  谭盾发现,“女书村”每一位懂“女书”的母亲,都会将“女书”传给自己的女儿,而用“女书”吟唱的歌声更是美妙动人,其节奏和旋律还十分古老。“我开始找到了创作的灵感。”

  “‘女书村’是很穷的地方,这里的女人吃过很多苦,流过很多泪,但为什么她们看起来总是那么快乐和温暖?”这不仅是谭盾在“女书村”一直想要弄明白的问题,也是他一直想要在音乐中表达的情感。

  在“女书村”历经了前后大约5年的生活后,谭盾终于找到了结论:“女书村”的女人们快乐浪漫,因为这是一群活在梦里的人!她们通过女书造就了自己的理想王国。因此,谭盾决定用现实、梦想和音乐三个层面来形象展示“女书”文化。微电影交响诗这一全新概念随即在谭盾的大脑中得以闪现。

  于是,谭盾将自己耗时5年拍摄的约200个小时的原声生态影像,制作成13部微电影,讲述“女书”传承。

  用谭盾自己的话说,《女书》是“斗”(组合)起来的艺术。“好的‘女书’歌词与一般的音乐很难斗起来,而要把女书传人的梦与‘女书’的现实斗起来,古代(女书)和前卫(交响乐)斗起来,电影和声效斗起来,斗的好就是奥斯卡,斗不好还是很好的微电影。”他说,“女书”是一种世界文化,而他所做的工作只是让“女书”搭上交响乐这艘通行国际的船,驶往世界各个码头,把中国这种特有的文化传递到全球的各个角落。

  完成《女书》的创作后,谭盾又把目光从湘南转移到大西北。那是他新一轮东西合璧的又一个爆发点---那个地方叫敦煌石窟。

  面对这些民族传承和“非遗”文化,谭盾总有种“与时间赛跑的感觉”,很怕晚点又错失了几分传承,“女书”如此,“敦煌”亦然。

  “去了江永无数次,每次离开时我的心里都是沉甸甸的,总担心下次再去时,那些年龄大的‘女书’传承人或许已离去。”“女书村”的经历,让谭盾更加觉得时间的可贵和工作的紧迫。

    “在中国,需要抢救的伟大文化太多了。比如敦煌就是如此。”正是基于这种使命感,谭盾计划依据敦煌石窟艺术创作一部与交响乐相关的作品---《菩萨》。

  谭盾说,敦煌石窟里珍藏的不只是壁画,更是中国人民的信仰。在珍藏信仰的艺术里,你可以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那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从《秦始皇》、《牡丹亭》到《地图》,再到今日的《女书》,谭盾每一部作品的构思,无不体现出文化的影子。

  他说,每一个民族和文化后面都有一条母亲河,“女书”是这条河中的一滴水、一束浪花,“女书”的消失对他而言就是一条将要干涸的河流。“传承女书文化,我希望不只是保存收集来的书法、歌唱、古老的乐谱和绣花等资料,更希望建造女书博物馆、女书学校或是在中国与世界更多的大学里建立女性研究所,研究这种世界特有的女性文化。”他还呼吁把失去的母亲文化、姊妹文化找回来,从而找到那些未来探索必不可少的隐形阶梯。

  “保留中国正在消失的方方面面,从历史巨人的肩膀上站起来,去探索最前卫的东西,是我的使命和抱负,希望一直可以做下去。”

    谭盾,这个艺术殿堂耀眼的音乐之星,正在借助他的音符和创想、勤奋与追求,记录着一个个时代遗留下来或将丢失的宝贵财富。(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