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孙中山为何让出临时大总统位子

2011年11月09日

    辛亥革命后,一个崭新的共和国虽然成立起来了,可她却面临着一个随时可能被击垮的危险。

  一方面,清政府并没有彻底倒台,清朝北洋大臣袁世凯仍然手握重兵,严重威胁着新生共和国政权;另方面,当时大部分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省份,主要的军事力量是各地的团练和新军,甚至有些是帮会的成员,无论在武器装备还是士兵的素质上,都无法与北洋军阀抗衡。

  孙中山在大总统府里,一连三天接到无数次革命军被北洋军阀打败的消息。这种状况的出现是他早已预料到的,因此并不慌张,只是冷静地思考。

  “我们应该跟袁世凯谈一谈。”孙中山说。

  “我们要推翻他,他要镇压我们。这种情况,能谈吗?”陈少白有些担心。

  孙中山还是那样的微笑着,摇了摇头:“我们要推翻的是清王朝,不是袁世凯。”

  陈少白似乎有些明白,瞪大眼睛望着孙中山。

  “如果让他当总统,他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推翻清王朝。”

  “让他当总统?”胡汉民的眼睛睁大了:“我们不是白干了?”

  “怎么会是白干,我们革命,就是要推翻清王朝,又不是想自己做大官,只是要为我中华做成这件大事情。”

  “可是,他做了大总统,会不会又搞他那一套?”廖忡恺担心地问。

  “清王朝推翻了,帝制结束了,民主会慢慢地深入人心,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谁还搞专制的帝制,一定不得民心,迟早要垮台。”

  “是倒是这样,可袁世凯这个人。”

  “我们可以提出条件,对他加以限制。更主要的是,目前除此一策,再无良策。”

  “是啊,新军若被北洋军阀彻底打垮,将只会又是清王朝的天下。”陈少白叹口气说。

  “这么看来,你们是同意我的意见了。”孙中山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来商量一下与袁世凯谈判的内容。”

  “大总统一定早想好了。”陈少白望着孙中山,笑着说。

  “我是想好了。”

  “请说出来。”

  “就两句话。”孙中山也微笑着说:“只要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迫使清帝退位,我孙中山就让出临时大总统的职位给袁世凯。”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承诺后,立即掉过头去,用他的北洋军队胁迫清廷退出政治舞台。1912年2月2日,清廷隆裕皇太后及摄政王载沣在袁世凯的枪口和优厚条件的允诺下,被迫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

  2月13日,袁世凯致电南京政府宣布共和。

  接到袁世凯的电文,孙中山肃然地说:“皇帝的统治,再也无法维持,中国二千多年的帝制,总算是彻底终结了。”

    “你准备怎么办?”廖忡恺问。

  “马上向临时参议院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就这么轻易地……”

  “只能这样。”孙中山打断廖忡恺的话说:“不过,我要给袁世凯提出三个条件:第一,定都南京;第二,袁世凯必须到南京任职;第三,袁世凯必须遵守《临时约法》以及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切法令。”

  “对,这三条提得好。这样就可以将袁世凯调离他的老巢京津,用我们制定的约法和其它民主制度对他加以限制。”

  “是啊,我正是这么想的。”

  “只不过,这袁世凯不知是不是会这么去做。”

  “他只能这么去做,民主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他袁世凯如果不顺民应民主的潮流,只会自取灭亡。”孙中山坚定地说。

  孙中山费尽心血地试图来办好这件大事,让中国走向共和,让袁世凯当好共和国的大总统,却没想到,袁世凯却有自己的想法。

  当孙中山派出蔡元培、汪精卫、宋教仁、魏宸组、刘冠雄、钮永建等专使到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时,袁世凯却不肯动窝。他一边拖着,一边指示亲信曹锟等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制造假“兵变”。

  “出现这种事情,我怎么能离开?”袁世凯对孙中山派出的专使说。

  蔡元培等无奈,只好两手空空地离开北京。

  临时参议院也无奈,只好在1912年3月6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职。

  1912年3月10日,得意洋洋的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13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3月25日,国务总理唐绍仪抵南京组织新内阁,接收临时政府。

  接下来的日子,孙中山只能苦心孤诣地协助袁世凯依了民主的程序选任、就职、组织内阁等一系列事情,特别是督促袁世凯向国民宣誓,这件在孙中山看来的大事。

  为了向袁世凯表示自己的诚心,1912年4月1日,孙中山亲自来到参议院,庄严地宣布自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位。

  4月2日,临时参议院又只好同意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就这样,辛亥革命成果落到了手握重兵的袁世凯手中,中国开始进入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

  不过,孙中山的17年奋斗,终于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始使民主进入中国人心中,其功绩,是永恒而伟大的。(本文摘自《民国总统档案》,杨雪舞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