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孙中山为起义者步行送葬

2011年10月11日

    孙中山当年曾在新加坡开展革命活动,而最重要的史迹非晚晴园莫属,他曾3次下榻于此。后来,晚晴园不仅成了新加坡革命志士聚会的场所,也是南洋革命党人的总机关。

  晚晴园始建于19世纪末,后由潮籍商人橡胶业巨头张永福买下供母亲居住。1906年2月,他将晚晴园送给孙中山,以方便其进行革命活动。1996年,更名为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在新加坡秘密活动争取华人富商支持

  孙中山在新加坡的革命活动都是以秘密方式进行的,选择晚晴园作为活动地点也是因为其“地方肃静,离市区颇远,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历史学者柯木林认为,孙中山主要采取的方式是通过个人的接触,寻找志同道合者,同时寻求华人富商支持,希望他们可以慷慨解囊支持武装起义,而不是采用公开的群众煽动方式。

  孙中山选择了来新加坡,是通过其好友“四大寇”之一的尤列介绍的。孙中山在檀香山看到张永福、陈楚楠、林义顺在新加坡创办的《图南日报》,尤列担任“名誉编辑”,在发刊词中阐述了其革命的立场。孙中山和尤列通信,知道新加坡有一些“热血同志”。

  新加坡侨领张永福无疑是孙中山在新加坡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不仅将晚晴园赠与孙中山作革命据点,更是帮助孙中山募捐、发展会员、宣传革命。

  被称为“南洋革命党第一人”的福建籍侨商陈楚楠也是孙中山的主要支持者,通过办报在华侨中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陈楚楠为了办报,不惜倾家荡产,甚至兄弟对簿公堂。

  建立同盟会分会称责任就是牺牲

  第3次来新加坡时,孙中山决定在新加坡建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张永福在其个人回忆录《南洋与创立民国》写到:第一次在晚晴园加入同盟会的,只有陈楚楠、张永福、李竹痴3人。

  宣誓之后,孙中山当场发表演说:我们的责任,当然是牺牲,但是牺牲到什么程度,我们总不能预说。设使牺牲到剩二个人存在,亦算是同盟会存在的一日。张永福后来感叹,这话是何等悲壮,我们听了魄战魂摇,感极欲泣。

  孙中山住在晚晴园时的日常起居,根据张永福的回忆:“每日晨未餐前必先批阅友人远来之信札,读后随着答复,信中虽然无要事,亦无不答复者。餐后稍息,又写致各方面之书翰,每至傍午,日必繕书十数封,凡晚餐客去后,即相约而弈,至深更乃缀,日以为常。”

  策划起义安置义军千人为起义者送葬

  在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后,策划发动了一系列起义,如1907年5月潮州黄冈起义、1907年12月广西镇南关起义、1908年4月云南河口起义等,“都是在晚晴园策划的。”柯木林说。

  史料记载,1908年4月底云南河口起义失败,600名义军逃到越南河内,清政府要求引渡回中国杀头,孙中山要求法国当局保住义军性命,法国当局后来同意,但要义军出境,结果义军分两批来了新加坡。

  “军人出殡,大总统步行送葬至四五里路,这不是历来所未闻的事吗?”张永福在回忆录中提及,镇南关起义失败后,退下来的军人被逐来新加坡,其中一位军人死了,孙中山召集同盟会会员,要求全部同志步行送葬,而且灵柩上要盖青天白日旗。

  第2天,孙中山领头鞠躬行礼,带头走在前面,穿过最热闹的市场,一路跟随行人有上千人,场面非常壮观。(广州日报)